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5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1.
首都西南区域在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协调发展、提高效率、取得协同优势是首都西南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首都西南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区域经济理论,提出首都西南区域产业发展与重点项目布局的雁阵模式,以期为首都西南区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2.
历史上的西南指以云南为中心 ,包括川西南、桂西、黔西。该区为古羌人族系、古越人族系、古濮人族系的交汇地 ,他们与今之藏缅语族各族、壮侗语族各族、孟高棉语族各族有着渊源关系。清楚地认识这些渊源关系 ,对国家的稳定及民族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3.
《华阳国志》是研究西南地区早期历史的珍贵资料,书中关于祠庙的记载对认识巴蜀等地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华阳国志》中祠庙的祭祀对象具有多元性,大致包括帝王、神仙、清官循吏、当地名士和自然生灵。全书罗列了先秦至三国时期32座祠庙在巴、蜀、汉中、南中等地的分布情况,其中蜀地最多。通过对《华阳国志》所载西南地区祠庙的梳理,可以看出,秦汉魏晋时期的巴蜀文化在整合自身并主动融入大一统潮流之中的同时,依旧保留着自身的底蕴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4.
西南少数民族普遍存在着巫蛊信仰,该信仰对少数民族最首要最严重的影响便是婚姻家庭。由于“蛊”具有传女不传男 和传染性,所以被认为会放蛊的女子和家庭成员(无论男女)都无法正常婚配,已婚配的则婚姻破裂或解除婚约。只能与同样 会放蛊的人家里进行婚配,或者与贫穷、有缺陷的人通婚。为了反抗这一信仰的迫害,有的青年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由于国 家法的震慑作用“,放蛊”观念被限定在隐形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巫蛊信仰对人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15.
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发现西汉王朝对西域和西南夷的开拓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西汉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张骞的西域之行及其远见卓识促进了中原民族与西北民族及西南民族的大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创建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16.
大西南云贵川渝三省一市的儿童文学 ,在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奇迹般地崛起 ,成为继北京、上海 (以及江浙 )之后我国又一个儿童文学重要基地。就西南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景观而言 ,以动物小说、儿童诗与儿歌、童话寓言与科幻取得的成绩最大 ,最能体现出西南儿童文学的美学个性 ,并在全国文坛具有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7.
本文考证了西南古盐镇的形成类型和现存古盐镇的分布,分析了西南古盐镇旅游开发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南古盐镇旅游良性开发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8.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胜利,是民族大团结的硕果,各个民族都为抗战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西南回民在这场民族抗战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唤起了民众抗战意识,争取了海外支持,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9.
易鑫  尹响  王思佳 《民族学刊》2021,12(12):38-49, 128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民族地区通过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重庆、西藏等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同时地理区位上具有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优势,因而研究西南民族地区融入南向“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基于上述西南六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贸数据,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国别结构、商品结构和方式结构,并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南向开放的特征及其合作潜力,指出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建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对外联通、加大特色商品出口和旅游产品开发、提升经济便利化程度,加快融入南向“一带一路”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20.
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花”是西南人民的俗语,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区域内的各个政区在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穿插交错或各种经界不正之地的总称。历史时期中国西南的“插花”主要集中在各省区或各府厅州县的交接处,以贵州最为突出。它的产生是历代中央王朝对西南的统治方略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插花”之流弊,从明代开始就已显现,并为部分地方官吏所认识,但因受条件限制,认识极其有限,清理拨正也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