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5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0 毫秒
91.
本文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下的文化传播理论视角,比较考察了西南少数民族和中原虎文化的信仰实况,认为虎崇拜是氐羌族群普遍的信仰习俗,西南各族群有关人老死后化为虎的传说,反映出远古先民原始宗教信仰的灵魂观。并指出在中华虎文化的民俗信仰体系中,西南少数民族的虎崇拜具有地方化、民族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2.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贵州在此条通道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13年1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启动调研,贵州应积极整合资源,借国家大力推进"西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契机,打造国内主要、国际闻名的长大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   
93.
湘西南民族地区仪式语言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的语音、语义、修辞、约定俗成特征。基于其特征的分析,验证了语言的主要抽象功能,也丰富了语言抽象功能内容,提出了语言具有象征功能的假设。仪式语言的象征功能与认知语法关于语言的"象征观"有着本质的区别。了解当地仪式语言特征及语言功能能够有效理解、传播、传承和发展当地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94.
在中国—东盟架构下,中国西南地区外语人才需求有新特点。按照语言教育的特殊规律,中国西南地区外语教育实施品牌战略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品牌经营有很好的前景。但是,要实施品牌战略,需要克服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的障碍,需要实行以自愿学习外语为基础的外语选修制度。  相似文献   
95.
龙耀  李娟 《学术探索》2007,(2):100-107
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的母亲是外国人,父亲是中国人,由于地处偏远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政治认同方面似乎比一般小孩更加冷漠;在国家认同方面也为自己的母亲难以成为中国人而遗憾;在法律规范认同方面,由于他们处于走私、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普遍的边境,在族群文化和国家主体文化及法律存在冲突的情况下,他们也面临一些迷茫。边境跨国婚姻的小孩也是祖国的花朵,尤其需要呵护。在家庭方面,需要正视他们家庭不完整、家庭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的问题,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特殊困难。在社会方面,需要通过依法加强民主政治实践来强化他们对国家政治的认可。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96.
97.
《史记》、《汉书》失载西南夷若干史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载,对武帝时期、昆明的迁徙活动,、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相似文献   
98.
施真珍 《学术探索》2013,(4):103-107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对西南夷的7个主要部族地区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为我们透析当时的西南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从衣食住行、社会生产、礼俗文教三个方面对当时西南夷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9.
两宋时期,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西南地区的民族冲突频繁发生.从冲突主体看,包括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冲突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两大类型;从冲突形式看,包括经济冲突与文化冲突两大类型.为了实现稳定后方的战略目标,两宋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控制措施,包括硬性控制和软性控制两大类型.但是,由于民族冲突是建立在文化差异与经济利益争夺基础上的社会冲突,因此,这些控制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冲突的发生.然而,正是这一系列的民族冲突事件,成为该地区民族融合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0.
由于地理环境及国家政治重心一直在西北等原因,西南地区先秦以来与中原一直相对封闭隔绝,加之西南地区本身文化比较落后、传播不畅,缺少历史地理文献,所以唐代以前内地对广袤的西南地区了解甚少,充满神秘模糊感.这种状况从唐开始方被打破.唐宋时期随着中央王朝与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及西部地理之学的兴盛,不少士大夫留心于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的考察,对西南山川地貌、草木禽兽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对西南自然地理开始有了比较具体、客观的认识,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并且代表了中古时期对西南地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