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嫁接大学梦,农民汉子7年打工助学子 河南省濮阳市着丰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今年53岁的赵傻方出生在一个叫裴营的村子,自打出生他就没见过父亲。在母亲怀中.赵俊方看到的只是村子周围绵延不断的苍黄土地,还有父亲郡长满荒草的坟包。  相似文献   
42.
丁风雷 《劳动者》2005,(11):53-53
李乐见,书画艺术家,黄土地上的一位娇子。从事基层文化艺术工作三十余年,摄影、弹唱、书法绘画无所不能,早在1990年国家文化部曾授于他“全国画乡优秀辅导员”的光荣称号。他是陕西第一个把民间美术展览搬到中国美术馆的基层文化馆馆长,他曾为陕西民间美术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43.
路遥是一位“土著作家”。他出生在农村,长大在农村,童年的苦难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的品质,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生他养他的厚实、淳朴的黄土地,始终伴随他。黄土地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吃苦耐劳,舍己为人,奋斗不息,深深的影响他。路遥一直都说自己是农民,始终对农民有种亲切感和深深的热爱。“黄土地”,俨然成为路遥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44.
黄色与红色构成了陕北文化的重要底色,黄土地也成为路遥小说中着力营构的文学意象。荒凉、苦焦并不是黄土地的真实内涵,她用干瘪的乳房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陕北人,为千千万万的如同路遥那样渴望改变命运,改变贫穷的有志青年提供不竭的动力,黄土地也用她那博大、宽广的胸怀接纳、抚慰着迷茫、失落的奋斗者。路遥在苦难中寻找出路,在失败中顽强崛起,在黄土地的沟峁拐梁里谱写着一曲曲凝重、悲怆的不屈之歌。  相似文献   
45.
延安10年的业余时间里,其中1937—1942年前后6年的周末和节假日晚会上,革命队伍里时兴交际舞。陕北黄土地上,宝塔山下,延水河边,穿军装,着草鞋,明亮的汽油灯映照着一对对闻乐起舞的翩跹身影,这是严肃紧张的工作、学习、生产、战斗生活之余,另一番生动活泼的革命生活历史。  相似文献   
46.
张贵 《老年世界》2008,(19):14-14
父亲生在旧社会、长在解放前,是个标本式的旧中国农民。在长期封闭落后农民意识的奴役下,适应了自食其力、安于现状的小农经济生活。他常年面向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那双粗糙皱裂的手,皮包筋骨的身躯,艰辛顽强地在祖辈开垦的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播种、收获……  相似文献   
47.
南台的长篇小说《一朝县令》,以西北地区特有的黄土地为背景,用生动朴实幽默的语言营造出一个沉重的寓言,向读者展示中国大地70年代中期被权力、地位、金钱和贫穷落后扭曲了人性的众生相。通过他们的荒唐可笑而又痛彻心肺的所作所为,真实地再现了70年代中期中国大地的社会历史真相,从而向人们昭示改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党的干部政策的势在必行,昭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带头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从而率领中国人民既要搞好经济建设,又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遵照自然规律,改造、利用、美化养育千百万人民的黄土地  相似文献   
48.
郭亚明 《阴山学刊》2004,17(3):46-50
黄土地构成了路遥的小说世界。路遥以他沉郁的笔触深情地表现着一代又一代黄土地上的人们特别是农民们苦难而又顽强的生活。路遥小说中除了始终贯穿的信天游旋律外,还把陕北方言融汇在作品的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中,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