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01.
总体而言,较为浓烈的关系取向和关系意识使我国西北社会现今仍属"礼俗社会",还相应地缺乏如西方契约社会的理性积淀,在学理上更明显地具有作为"理想类型"的"乡村社会"的一般性特征。浓烈的关系意识说明:在西北社会,真正的法治化还有很大的阻力。因此,虽然法治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但我们对西北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必须作出理性的预期,因为法治化的支撑条件远比现有的社会积淀要复杂和苛刻得多。  相似文献   
102.
在综合分析中国西北地区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产业及贸易等基本情况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西北地区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进行经贸合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同时指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103.
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历经三个时期,以留学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的化学人才为其强大的师资后盾,将近代西方先进的化学科学引入西北,在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普通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工业化学等多学科体系,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专业学科人才。西北联大首创了西北地区高等化学教育基本格局,不仅迅速提升其整体教育水平,而且为西北地区化学科学的发展与完善的高等化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4.
中央气象台10月24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10月24日至26日,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南部、东北、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中东部等地将出现6~12℃降温,其中,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4~16℃;上述北方大部地区伴有5~7级,南方有4~6级偏北风。甘肃中部、青海中东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将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局地有大雪。这是继22日寒潮首次袭击我  相似文献   
105.
《领导决策信息》2013,(13):20-23
全国两会闭幕后,广东如何继续当好排头兵,成为省委省政府着力解决的一件大事。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广东发展必须破解的突出难题,也是广东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2012年,江苏以54000亿元的GDP总值紧逼广东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广东要保住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位置,就要缩小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差距。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通盘布局,给自己立下"军令状":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落后的12个地市人均GDP也都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6.
影视旅游作为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的快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阐述了影视旅游的概念,论述了发展影视旅游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西北五省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西北地区影视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叙述了鲜卑族从东北迁往西北的过程及其影响。由于内部矛盾或其他民族的衰落,促使鲜卑各部逐渐迁入西北地区。在迁徙过程中或迁徙后,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或部族,随着部落的解体,经济生产方式、文化的变迁,为其最终融入汉族或其他民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选取西北各地市2000—2011年人均GDP数据,基于Arcgis 9.3空间分析模块中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Ⅰ指数、Getis-Ord Gi*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西北各地市经济发展时空演化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西北各地市经济发展除2001、2002和2005年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外,其他年份其经济发展均随机分布。第二,2000—2011年间,热点地区数量有所增加,而冷点地区则有所减少;同时热点地区基本位于新疆西北部地区,且随着年份的推移其热点地区有向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北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冷点则基本位于甘南和宁南地区。第三,2000—2011年间,西北地区各地市经济空间分布整体呈现西北—东南格局,其经济发展重心在96.196°E-97.761°E,39.377°N-39.961°N之间变动,均位于甘肃嘉峪关、酒泉和张掖境内,且随着年份的推移其经济重心基本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转移,其中重心东西移动的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距离。并从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条件以及政策因素等方面对结论进行成因探讨。  相似文献   
109.
《领导决策信息》2010,(48):11-11
一项范围地跨西北陕西、甘肃、宁夏三省,涉及十一个革命老区城市的经济区规划.即将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将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之后,中央层面对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一项区域发展规划。据《经济观察报》12月6日报道,当地官员希望.过去资源开发利益分配过度向央企倾斜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0.
文章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皖西北地区的打井运动为中心,呈现了建国初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政治化倾向.通过对打井兴起过程以及打井技术与经济条件制约的分析,揭示了打井走向政治运动化的过程.水井的高报废率虽遭致基层对打井的质疑,但走上政治运动的打井并未在抱怨声中适可而止.在不断政治化的推进中,水井的高报废率也最终消解了这场农田水利建设运动的原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