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72篇
  免费   2209篇
  国内免费   671篇
管理学   4525篇
劳动科学   691篇
民族学   1720篇
人才学   1413篇
人口学   239篇
丛书文集   19141篇
理论方法论   4138篇
综合类   51957篇
社会学   8558篇
统计学   870篇
  2024年   370篇
  2023年   1353篇
  2022年   979篇
  2021年   1633篇
  2020年   1957篇
  2019年   1676篇
  2018年   835篇
  2017年   1435篇
  2016年   1754篇
  2015年   2941篇
  2014年   6298篇
  2013年   4981篇
  2012年   5425篇
  2011年   8196篇
  2010年   8631篇
  2009年   8222篇
  2008年   7391篇
  2007年   5399篇
  2006年   4830篇
  2005年   3552篇
  2004年   3583篇
  2003年   2989篇
  2002年   2483篇
  2001年   2101篇
  2000年   1452篇
  1999年   787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我国对于民间故事的研究,可以从故事讲述人,故事听众和故事文本三方面入手。目前学界已经开始重视对故事讲述人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故事听众即接受者的研究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对故事文本的研究也相当薄弱。本文拟借鉴国内外现代叙事学成果,以故事文本为对象,从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叙述句式和叙事风格方面,对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代表性极强的作品《巧女的故事》中的故事做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2.
冯梦龙在《新列国志》的创制过程中,发挥《左传》“借言作断”之法:一方面,将春秋义理融入人物话语,明白显豁地反映历史真相,寄寓是非论断;一方面,借鉴《左传》中“君子曰”的模式,以髯翁、髯仙、史官、史臣等身份进行讽咏,或出以己意,或引经据典,以有诗或无诗的评论,增加内涵与意趣。他力图经史融合,藉由小说实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大众教化,提升了列国小说的品格,确立了《新列国志》在列国小说演进过程中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明末隆武政权垮台后,在福建沿海地区诞生了一批特殊的移民群体,主要由来自漳州府、泉州府等地的福建士绅组成,在地缘与时局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向厦门、金门等海岛移民。由于政治参与活动不一,他们在群体构成上较为复杂,且受战事影响,颠沛流离、贫苦困顿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样态。但由于地缘相近,这些福建士绅在移民前的亲友关系得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忠义"为核心的新的交游网络,进而形成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126.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词汇量的大小影响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词语的最好学习方法就是将它置于一定的语义联系中.因此,语义场理论为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7.
央泉 《云梦学刊》2015,(3):104-107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其海洋小说《奥穆》中,麦尔维尔为我们描绘了曾经宛若“世外桃源”的南太平洋岛屿是怎样在白人殖民者的侵略下,逐渐变成了满目苍凉、民不聊生的地狱般的世界。《奥穆》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所滋生罪恶的批判,同时也是为人类失去美好“桃源世界”所谱写的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
《荀子》一书既有性恶的说法,也有性朴的说法.很多论者不注意后一种说法,而在注意到它的人之中,甚少有人认为它与性恶的说法是冲突的.日本学者免玉六郎别出心裁地以性朴论来解释《性恶》,而国内也有个别学者倾向于提出类似的解释.事实上,性朴与性恶是无法协调的.《性恶》无性朴的意思.我们在客观理解儒家人性论时要摆脱不正确的先入为主.荀子和董仲舒是性朴论的代表,而众多从王充开始先入为主的说法让人们不容易接受这一点.平心静气地读他们的原著,则可以发现以性恶论来说荀子,以情性阴阳论来说董仲舒是大有问题的.王充对董仲舒人性论的叙述难以在他的著作中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