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51.
释然     
刘丹影 《领导文萃》2014,(23):128-130
正根生局长是个无神论者,他从来不相信求神问卦之类的事情,所以,当他坐在街头算卦的摊子前,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可笑。以前,他每每走过算卦的摊子,就对那些算卦的人嗤之以鼻,表现出极大的厌恶感。可他今天还是坐在了这里,那是他在黎明的时候做了一个梦,一个可怖的噩梦,他梦见自己的头顶上横着一把滴血的刀。早些年在乡下的时候,他就听人说猪在宰杀的前几天,就开始不吃食了,原因是猪看到了槽里有一把刀。那个梦将  相似文献   
5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随苏东巨变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福山认为意识形态领域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斗争已经终结,为此德里达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存在着结构上的自身矛盾,但作为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的产物,不管从其发展和功用上来看,马克思的精神、灵魂将永世长存。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的批评虽然有失偏颇,但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些批判,并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彰显其真理性。  相似文献   
53.
体面劳动是一切劳动者的权利和追求。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推进体面劳动。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体面劳动这一普遍性的概念加以中国化的理解,并深刻认识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体面劳动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从多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4.
据初步整理,《一切经音义》引用了《诗》各类文献,包括经、传、注等,共计约740条,实际引用《诗》经文计约338条.其引《诗》名称较杂,主要有:《诗》《毛诗》《韩诗》《诗传》《毛诗传》《韩诗外传》等.其所引“《诗》”“《毛诗》”内容多为“正文”,而“《韩诗》”等多为“训释语”等.通过对《一切经音义》所引《诗》与今本《诗》的异同比较,可以揭櫫《一切经音义》引《诗》的概貌及价值.  相似文献   
55.
本文根据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原著文本,在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对俄罗斯农村公社不经受资本主义起源原始积累灾难的可能性引读基础上,阐释其"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这一真正精义.  相似文献   
56.
何石彬 《河北学刊》2007,27(4):38-41
说一切有部作为部派佛教中成立较早的学派,其"三世恒有,法体恒存"的宗义代表了佛教运动观的早期理论形态。有部的宗义发源于对原始佛教经典中法相的相摄、自相、共相等关系的研究,而具有其独特的论证方式和理论内涵。由"无常"而推出"恒有",以"恒有"来论证"无常",是有部对动静辩证关系的独特理解。有部运动观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理论论证模式被后来的大乘佛教所继承和发展。从原始佛教的"诸行无常",到说一切有部的"法体恒有",再到大乘中观学的非断非常、动静双遣,反映了佛教运动观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7.
唐代慧琳所作《慧琳音义》作为我国一部重要的语言学巨著,在文字、语音、词汇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学术界对《慧琳音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利用《慧琳音义》,本文从成书年代、文字、语音、词汇、字书辞书编纂等五个方面对《慧琳音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58.
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是与佛教修行解脱密切相关的时间观念,它关涉已修和未修、已断和未断。早期佛教以三世和三世法问题为着力点讨论时间之于修行解脱的意义。特别是说一切有部通过对知识和对象外在性问题的讨论展开三世实有的知识论论证,继而又在对作用与功能的区分中完成三世实有的价值论证成。在论证过程中不断强化三世和三世法的同一性,强调三世相续流转乃是有为法建立之基础,而有为法则是无为法存在之前提,这就将三世问题与一切法实有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说一切有部对于以空间理解时间有着特殊的认识,主张时间、空间和概念三者通过其各自最小单位“刹那”“极微”“字”积聚而共同构成有为法。如此,则既不否定以空间理解时间的传统理路,又在相续和作用的过程中显豁出因果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59.
许潇 《北京社会科学》2015,(10):119-128
三科在说一切有部阿毗昙中的细密分析过程中逐步成为佛教人本主义世界观的典范。五事是《俱舍论》之五位七十五法的雏形,亦是《百法明门论》产生的基础。它改变了根本说一切有部以蕴、处、界三科摄一切法的世界观。以五事摄一切法,是佛教世界观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出现在说一切有部并非偶然,而是逻辑的必然。说一切有部精于论议,分别法相,被誉为佛教的经院哲学,又由于它受到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影响,其哲学思辨特质非常突出,其关注的重点亦由自身逐步拓展到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60.
佛教经典分成经、律、论三个部分。经部则由长、中、相应等部构成。长期以来,佛典经部中的长篇经集被认为仅有汉文的法藏部《长阿含》和巴利文的上座部《长部》存世,尽管已经找到一些间接证据证明(根本)说一切有部亦有一部《长阿含》,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亚所发现的梵本《长阿含》残片的整理工作告一段落,才足以证实该部经集的存在。数年之后,吉尔吉特的梵本《长阿含》又在古玩市场现世。该写本比较完整,为(根本)说一切有部《长阿含》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新素材。本文介绍了该部经集的内容、结构,以及发现和研究情况,特别提到了我国学者在其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