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晚年丁玲的文化心理相当复杂。作为"政治化"的人物,丁玲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治视镜,在僵化的政治说教中表现出其封闭、保守的文化心理。其访美之行,作为一面具有强大文化聚焦功能的镜子,突出地呈现了这种保守性。作为一个"被看者",她以公众话题上的政治宣传和对个人经历的政治性阐释,打造出了政治化的"丁玲形象";作为一个"看者",她有意拆解美国文明,在充满转折和对比的思路中,以国粹心态和政治成见描绘出了她心目中的"美国形象"。因而在她所描绘的"美国形象"中,仍然有她自己的"丁玲形象"在。  相似文献   
102.
在建国初期主流话语对大众文学的严格定位中,丁玲的相关理论阐释与实践活动却发出不协调的声音,显示了带有启蒙精神特质的个人话语在其中的顽强存在。剖析丁玲建国初期的大众文学观,可引导我们对当时体制内作家的文艺思想矛盾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3.
淮南子 《今日南国》2006,(11):50-53
瞿秋白的一生有两次爱情相伴。第一位爱人王剑虹,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瞿秋白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然而,不久就与已为人妇为人母的杨之华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情网,他们的爱情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忠贞爱情”。  相似文献   
104.
冰心和丁玲的作品中 ,两者都用饱含感情的笔墨和独特的女性视觉 ,描述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但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表现为重视女性的自身特质和母性价值 ,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则表现为不仅写了艰难地走在解放之路上的新女性内心的困惑与追求 ,而且还投入到了改变现实的政治斗争当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她们两人家庭背景、受教育等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5.
"小资产阶级倾向"是革命文学意识形态对作家创作内容和风格的一种批判性的界定,实质上是指与革命文学的叙述规范相悖的某些叙述内容和风格。本文将结合丁玲的部分作品以及当时对这些作品的评论文章,来具体分析"小资产阶级倾向"的内涵以及它被提出的原因、背景,从而更好的认识这一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6.
20世纪80年代,丁玲两度来到厦门,其间著述颇多,并多次发表讲话和接受访谈.这些记录表现丁玲重返文坛后的许多重要文学创作观念.她反思中国新文学的意义,同时也反思自身文学创作的意义.丁玲在厦门时期认真梳理、总结了自己的文学历程,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念:作家要深入生活,要创作富有政治意义的作品;提倡大众文艺,扶持青年创作等.  相似文献   
107.
女作家丁玲在三、四十年代曾以对女性心灵的关照与女权意识的追寻而著称,但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政治人生挫折之后,她的女性意识隐匿衰竭了,并因此影响了她晚年创作的深度与力度.这种演变在女作家群体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8.
作为现代散文难得的珍品<不算情书>,浸透了作者最真、最纯、最浓烈的情与爱,身体的言说将女性情爱的执着专一,炽热忘我,深厚宽广,精妙幽微,曲尽其致,是女性用爱演绎了自己情感的无穷丰富,用身体铸就了爱的华章.这样的书写引领两性尤其是男性思考女性情爱的丰富博大,从而为建构未来自由、平等、人文的新型男女关系作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9.
丁玲的前期小说通过对男女两性人物关系的颠覆性设置(男性成为女性的审美对象、欲望对象、价值评判对象),女性欲望(性自由取向、性与爱相统一的情爱追求)的激越性表达,女性情谊的抗议性诉求,建构了与“五四”时期寻求与男性结盟以反抗父权文化的女性文本截然不同的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10.
从单纯的个性解放到把个人斗争融入阶级斗争 ,在社会革命成功以后 ,丁玲仍执着关注妇女生活。我们可以把丁玲的探索范围分为三个阶段 :个性解放时期 ,社会革命时期和革命后。从三类女性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妇女解放道路中的女性性格和命运的共同点 :不满于现实、敢于反抗、伴随着挣扎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