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陕北前期丁玲的个性化写作,以人性视角、个性立场和批判精神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真实地书写了自我"内心的战斗历史".它赓续"五四"个性传统,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切和对特定文化环境的批判,坚守并张扬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陕北前期丁玲的个性化写作.具有双重的文学史价值:一方面,它与"政治化写作"的并列,维系了其创作最初转型以来所形成的二元并置的基本格局,使丁玲此期创作仍然保持了必要的张力;另一方面.丁玲以此与其他来自国统区的作家一起,共同开启了延安文学的启蒙潮流,共同谱写了延安文学的启蒙篇章.  相似文献   
82.
叶灵凤(1905~1975),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算得上是中国的一位文化名人,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他的“历史问题”,也由于他早年(1938)移居香港,人们(特别是在内地)很少提到他。后人对他的定位是画家、作家和藏书家,但后两个身份显然更为人所知。作为作家,他很早就开始写小说,创办过文学刊物《戈壁》,柳亚子当年写过5首七言绝句,每首咏两人,在这10人中,叶灵凤和潘汉年为一组,与鲁迅、柔石、郭沫若、丁玲、胡也频等排列在一起,他在文学界的名气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3.
丁玲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出现了重大转型:由个体表达向阶级呈现切换、由心灵开掘向表层叙事转化、由艺术想象向文学纪事迁移、语言由精致向粗放流变。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从文学发展史的层面对其重新考察,她的转型在感应和记录时代、大规模表现现代乡村社会以及把长期被"病魔化"的乡村与农民还原为本真状态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也存在着丧失文学的批判精神、消解个体生命价值、缺少艺术上的引领性和超越性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4.
红色的1930年代,丁玲的文化身份由稿酬制度下的自由主义作家转变为左翼革命阵营中的一员,完成了其革命意识的转变.这转变的原因是多维的.1930年代担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是丁玲转变的重要原因.从这一位置,丁玲开始走向革命,不再仅仅是革命的旁观者,而是在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劳动者生活,广泛地接触人民群众.这一切促进了丁玲的左翼文艺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5.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6.
丁玲、张爱玲深切体察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困境,贴近女性现实的生命状态书写妓女形象和卖淫问题,塑造出复杂暧昧、主流话语难以定义、规范的妓女形象。她们的创作既逸出了国家、民族、社会等宏大叙事话语之外,也颠覆、解构了男性作家所创造的妓女叙事模式和叙述话语,打破了高等妓女是个人品行堕落腐朽、底层妓女是无辜的牺牲品的两极分化式认知模式,转换叙述主体,改写男性的有关妓女生活愉悦/危险的话语内涵。  相似文献   
87.
1941年5月到1942年3月,丁玲任<解放日报·文艺栏>负责人期间,根据党的文艺方针和对党报文艺栏的指示,团结边地区所有成名作家,提携、培养新作家,积极反映边区各根据地生活及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战斗的事迹,为繁荣解放区的文艺创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办好党报文艺副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8.
在 2 0世纪 40年代 ,丁玲的创作发生了艰难的转向 ,她在延安时期的短篇小说《夜》是较为典型的一篇。本文通过对《夜》中主角何华明及作家本人的详尽心理解析 ,试图寻找丁玲创作发生转向的深层原因 ,并进而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在这一阶段发生转变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89.
长期以来学界将丁玲在解放区前期创作的作品置于社会政治学层面来分析,但这一套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遮蔽丁玲恢复了曾因一度思想左倾而中断的女性自我意识,遮蔽了其作品中凸显对女性生存境况的强烈关注这一复杂现象.走向社会的丁玲已经意识到构成女性种种困境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女性自身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它牵涉到整个社会结构和政权体制的问题.此时,丁玲非常自觉地将她的思考移入一个更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背景和更为内在的思想文化层面之上.  相似文献   
90.
丁玲的早期作品大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 ,年轻的丁玲以大胆率真的心灵直面女性的都市生存 ,写出了都市女性的情欲、理性、失落和超越 ,敢于逼视女性意识中那些隐秘的 ,甚至是尚不清晰的思想 ,发现其中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因子 ,唤醒、鼓舞、高扬它们。她的小说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女性都市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