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复轩 《金陵瞭望》2006,(13):55-55
一座医院因为有了爱心而美丽,因为有了技术而厚重,创建于1936年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已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医院秉承“厚德、爱生、释悦、精进”的治院精神,以“以人为本”作为医院工作的核心理念,做到了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真正体现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满意为准则”的服务宗旨,全面推进了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在构建和谐医院的进程中谱写了如诗如歌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42.
左林霞 《云梦学刊》2004,25(3):76-79
“二四六分明”之说与唐人近体诗的创作实际相去甚远,通过对《全唐诗》中的近体诗的考察发现,五言近体诗只有第二字的平仄“分明”,第四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七言近体诗只有第二、四字的平仄“分明”,第六字的平仄可以“不论”。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将“二四六分明”改为“二、四分明”。  相似文献   
4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一首歌行体诗.内容上讲求韵律,结构上以叙述为主,且整体呈现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诗歌的文体特征,并能与同类体裁的作品对比,发掘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4.
作为一种历史"记忆",七言歌行继承了初唐同类体裁诗歌的创作范式,而初唐七言歌行的成熟则又是全面吸收并发展了汉之"柏梁体"的风格和特色,因而,"柏梁体"作为一种诗歌范式对七言歌行体的定型起到了奠基作用."歌行体"所受"柏梁体"之影响表现在御用色彩及颂德功能;由外向内的抒情走势;押韵方式的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5.
魏景波  魏耕原 《文史哲》2012,(1):111-118
以往的文学史家,由于理路的扁平与叙述的方便,往往把李颀置于盛唐大家名家之后讨论,不仅把他淡化得模糊,且存在盛唐前后期的倒置。李颀歌行体对初唐朝代易革、边塞、闺怨三大题材予以大刀阔斧的革新,而且与送别酬赠诗结合起来,成为新型的人物诗,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物。这些人物多为时代精英,展现了盛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而七言歌行也在李颀手中绽放出新奇光彩,对此后的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都有绝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长庆体"叙事歌行在近代掀起了继元白、梅村之后的第三次创作高潮,于诗坛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目前学术界对近代的这类诗歌关注不够,本文从近代"长庆体"诗歌的创作情况入手,分析这类诗歌的创作风貌、特色及其解构的原因。试图从史的角度描绘出这种精美诗体的发展轨迹和生命历程,进而从一个侧面理解和阐释中国古典诗歌的命运与归宿。  相似文献   
47.
南宋诗坛四大家之一的陆游尤其推崇苏轼的文章气节,尊之为千古正统.他对苏诗熟读暗诵、精心研索,这些深刻的感受与体悟为其取法苏诗提供了内在可能.从陆游的诗歌实践看,他不仅从字句上模拟苏诗,也从风格上进行追摹,特别是陆游的七古,雄豪逸丽、气高格畅,尤得力于苏诗.陆游之所以如此精心读苏、学苏,既有师友渊源之助,也与他本人继承苏轼“以气为主”的理念以及天性才分与苏轼相近有关.  相似文献   
48.
怪谜巧猜     
翔宇 《当代老年》2014,(5):55-55
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时,有一年大雪,他和好友陈述古同游西湖,欣赏雪景。当时,西湖人踪稀少。陈述古一时兴起,出一怪谜,想难难苏东坡。他说:“‘雪径人踪灭’,请猜一首七言唐诗中一句的上半句。”东坡听了暗暗吃惊。  相似文献   
49.
永明以后出现的讲究声律,涉及边塞闺怨、情爱女色等内容的七言歌行充分浸润了齐梁诗学精神,是典型的齐梁旧体,这一体裁在初唐、晚唐等齐梁诗风炽煽的时代都曾复现.清初,冯班接替钱谦益成为虞山诗派的新盟主,在虞山一邑掀起一股复齐梁之古的潮流.冯班对齐梁诗风在诗歌史上的消长历程有较透彻的认识,其创作除了包含风格华艳的近体诗,也括入了齐梁体歌行这一典型的齐梁旧体.在具体的诗学径路上,以冯班为首的虞山诗人采用一种以后溯先的方法,即从温、李等晚唐齐梁体诗人入手,兼学李贺,进而上溯齐梁,创造出一系列刻意求奇、声调婉媚、有词无情的歌行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晚唐齐梁风格.  相似文献   
50.
《中国教育报》河南记者站站长、河南教育报刊社社长高治军先生的第二部诗集《沐春踏歌行》全书分5辑,收录了他一年多来创作的200余篇诗词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