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关于"三纲"思想的内涵、发明权、产生于什么历史时期,现在学术界对此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其中有道理的说法是:"三纲"的内涵是"要求‘臣对君、子对父、妇对夫’的绝对服从";"三纲"一词的提出者是董仲舒,但"三纲"思想的发明权在韩非,即韩非的"三顺"说,因为"三顺"说与"三纲"的内涵相同;韩非是战国末期人,所以"三纲"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各种其他说法均欠妥。  相似文献   
22.
李存山先生最近在批评笔者的文章中,为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三纲”观念辩护,即把“三纲”理解为臣对君、子对父、妇对夫“尽单方面的绝对的义务”,认为它代表绝对的等级划分,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于权威.本文在回应中说明“李文”对董仲舒、《白虎通》及汉儒存在误解,认为“三纲”思想在先秦儒家典籍里清晰可见,并非汉儒为了适应秦汉以后大一统的集权统治需要而进行的新创;汉儒在强调谏诤方面与先秦儒学无别,其“三纲”思想不能理解为绝对服从或绝对尊卑.将“三纲”归因于汉儒,以为可以撇清一些历史问题,其实是撇不清的.  相似文献   
23.
《大学》是"四书"之一,阐述了儒学原理,在古代是有别于小学基础教育的高层次的"博学"。儒学的基础"三纲八目"是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是儒学的基础,儒学的全部学说都遵循它们而展开。三纲是明明德、亲民(即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纲领目标  相似文献   
24.
刘晓 《经营管理者》2012,(3X):348-348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国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本质属性,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没有间断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文化融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是对儒家文化的精辟提炼和诠释,对道德教育具有指导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25.
清末至近代的大儒曹元弼生活于苏州,一生亲历中国近代史之大变革时期,他学尊郑玄,又承清末的汉宋兼治传统,诚为学有渊源之经学家。曹元弼一生致力于发明郑学以通经致用,在《孝经》学领域便有《孝经学》《孝经郑氏注笺释》《孝经校释》《孝经集注》等四种,可谓用力深而持久。就其《孝经》学义理来说,一是继承郑玄以《孝经》总会六经的观念,进一步以爱、敬二字为《孝经》之大义,六经之纲领,认为六经皆爱人敬人之道,而爱人敬人出于爱亲敬亲。二是发挥汉儒奠立的《春秋》与《孝经》相表里的观念,以三纲、五常为二者之共旨,着意阐发《孝经》已蕴含忠孝一理的三纲观念。虽然曹氏此二说均有所承,但他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尤其是第二个观念,虽明显采纳了汉代公羊学的微言大义之法,但他却强调的是对三纲和君臣之义的维护,而非公羊学以素王改制为核心的革命意涵,这一差异正蕴含了曹氏对时世的回应以及对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保守。  相似文献   
26.
正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称之为"国学"。"国学"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作为主干的重要部分是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深邃而旷达、精妙而通俗;其外延包括先秦诸子之学,异彩纷呈、各具特色;被称为"枝叶"的文学、艺术、音乐、戏剧、武术、医学、建筑、民俗、菜肴等,如群星闪烁、熠熠生辉,都是"国学"的组成部分。儒学儒学作为国学的主干,两千多年来在政治、教育、处世等方面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许多名人名句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7.
在20世纪初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中,刘师培的道德救国思想颇具特色.他将传统文化的合理因子与西方近代民主学说相结合,从学理上辨析了五伦、三纲、孔学、后儒之学的区别与联系,揭露后儒诠释的"三纲之说"为"巫说",主张融合中西伦理道德之精华,藉改造家族伦理,用平等取代等级使个体成为"完人",继之逐步培育近代社会、国家伦理,最后通过近代修身之道与发展近代政党等达到塑造新国民,以实现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28.
三纲"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三种最主要的道德观念。《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对其是恭奉,《红楼梦》对其是讥讽。《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不只恭奉"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又主臣"的君臣观,而且还恭奉"执一而忠,有死不贰"的君臣观;不只恭奉"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的君道观,而且还恭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臣道观。《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对"父为子纲"是恪守的,意在"移孝为忠"。《红楼梦》则反对仕途经济道路,"父与子"的矛盾成了小说的主轴。《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皆宣扬"男尊女卑",《红楼梦》则反之,认为"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合理的,认为"夫为妻纲"的观念是不合理的,认为以男性居于社会中心统治地位的封建等级思想和制度,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9.
季乃礼 《齐鲁学刊》2000,(3):117-122
在《白虎通》中,“天”的自然性或神性只是其混炖性的一个分支,“天”是混炖的。“天”的混炖性使人用“天”作论证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条证据的背后会有真实的、神秘的、想象的为它作论证。三纲六纪与“天”互为因果,互相比附,循环论证,三钢六纪被赋予了绝对性、神秘性,而“天”被赋予了伦理性,从而使混炖性的“天”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30.
儒学是一个以全面安排人间政治秩序为目标、以探求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秩序理性主义,它把追求“王权主义→小康社会→大同世界”。作为自己的求索路径和理想归依,并以天命、人性、阴阳这三个基本哲学命题为本体论依据,建构了一个王权主义为核心价值目标,以“己-家-君(国)”为秩序主体、以三纲五常为秩序规范、以家长式权威为秩序力的精巧的君主政治秩序样式。这一秩序样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了持久的运行,其根源在于儒家将“君权神授”、“血缘认同”、“古远传统”、“精英崇拜”分别作为了其政治秩序合法性资源的形上基础、宗法基础、历史基础和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