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71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18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384篇
社会学   336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从王权观念变化看上博简《诗论》的作者及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博简《诗论》的撰著时代虽难以准确推知 ,但可从战国秦汉间儒家王权观念的变化中略窥端倪。《诗论》对于周文王和其他周王都非常赞美颂扬 ,对于敬奉周天子的朝臣和士大夫也给予关注和赞扬 ,而对于佞臣谗人的痛斥则表现出浓厚的尊王观念和维护周王权威的态度。这些皆与孔子只颂圣王、不批昏君的思想一致 ,而与后儒有较大区别。可以说上博简《诗论》的思想内容出自孔子 ,而撰写文字则是其弟子手笔  相似文献   
99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之《中弓》的出土,让常为人们所忽略的孔子弟子仲弓重新得到应有的关注。从上博简《中弓》入手,结合《孔子家语》《孔丛子》等传世文献,对简文"赦过与罪,政之始也""刑政不缓,德教不倦"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上博简《中弓》在反映"夫子本旨"之外,还带有七十子及其后学思想的延伸,而仲弓在早期儒家刑政思想的传承中应起过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君子"是儒家的重要概念,在先秦时期的儒家典籍中频繁出现。近年来,随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公布,一些关于孔子言论的重要儒家文献相继问世,经将上博简孔子诗论和政论两方面言论与《论语》《礼记》等传世文献参照、对读,不仅使传统的孔子"君子观"得到很好的诠释,而且还能发现前所未见的崭新内涵,对于全面、深入研究孔子"君子观"具有较强的发覆、补苴之功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针对Hub-spoke结构航空公司在制订航班计划时机型指派问题,根据航空公司历史数据导出的旅客需求概率分布以及航班成本,设计了一种基于航班成本优化模型的表上作业法,提出了一种便于航班计划专员手工计算和调整机型的启发性算法,解决了航空公司机型指派0-1规划问题。该算法集成了匈牙利算法和回溯算法的思想,从航班成本最小值出发,根据航班优化的约束条件,按照深度优先搜索可行解,在不满足航班约束的节点处进行回溯,直到找到满足航班边界约束条件的航班成本最小值,得到最佳的机型指派,并给出了理论证明。通过案例对比验证该启发性算法有效性,通过表上作业法手工计算发现10架B737和5架B757方案总成本为409860美元,是所有方案中最低的,证明机型合理搭配可以使得公司运行效果更好;与传统的运筹学算法相比该算法构造直接和优化机理自然,简单实用,便于理解和掌握,便于大型航空公司计算机应用或分公司进行航班计划手工制订和调整。  相似文献   
995.
利益偿还请求权是我国《票据法》第 18条特别规定的一项请求权 ,它不是票据上的权利 ,也不属赔偿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请求权范畴 ,乃是票据法上的特别请求权。我国票据法对这一权利的规定存在明显缺陷 ,必须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996.
范泉的台湾认识--上一世纪40年代后期台湾的文学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一世纪40年代后期的极短的四年间,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资讯中,其所包含着的可能性远比后来导致的"隔绝"结果丰富得多.本文对这一时期的两岸文学的交流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范泉是向中国大陆介绍台湾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面对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冲击,自觉向大陆读者介绍台湾文学,在其所著、译以及编辑的有关台湾文学的文献中,体现了当时大陆知识分子对台湾文学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997.
抗战时期,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下江人”涌入重庆,由于各自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差早,使其在与重庆本地人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抵触、排斥却又交流、融合的现象,并且在不断的文化碰撞中出现了“上下江人”的风俗文化融合。主要表现为重庆的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语言文化的交流、风俗习惯的改良、思想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8.
《阅读与作文》2009,(2):49-49
美国“新德尼号”货轮满载着货物,正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航行。  相似文献   
999.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诚实地面对人间苦难和生命脆弱,通过描述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三山湖旅行,把"一个人的夜晚"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意味深长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困苦与悲悯、爱愿并存的奇妙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000.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和文化脉络中,"道"既指自然万物生成本原、运动规律,也标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伦理秩序的本体规定以及道德实践的总体原则;"德"既表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也涵指人们基于天道、人道基础上的自然本性之德和个体心性之德."道"、"德"分别指称和对应于客观世界特别是伦理世界中的形上本原实体和人文价值理念.思想家们对二者意义的相互贯通及其辩证关系的寻究,孕育"道德"范畴并赋予其深厚的文化涵蕴,使其兼含伦理与德性、事实与价值的意义,奠基中国道德理性主义精神和文化的发展.作为本然性形上本体与应然德性价值相统一的"道德"范畴及其理念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体系的思想精粹与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