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28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567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这一相似的社会形态,不仅影响了冯梦龙和卜伽丘的认知立场和文学观,而且影响到二人的文学创作,使他们不谋而合地创作出了主题相似的文学作品。卜伽丘因此而得到广泛承认,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而冯梦龙则被划入“封建文人”之列,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72.
广告语言翻译与接受美学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选择品牌及宣传语的翻译作为考察对象,从译者和译文读者角度出发,探讨了接受美学理论对广告语言翻译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主张广告翻译过程中应视读者为主体,把握其能动性和接受性,使广告语言翻译保持其固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3.
1.最短的古代小说蔡裔有勇力,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蔡拊床大呼,二盗俱殒。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写的一篇小说,题目叫作《殒盗》,全文只有25个字,人物情节一应俱全。这篇小说或许是我国古代最短的小说了。翻译过来,意思是:  相似文献   
74.
六言诗起源于民歌和《诗经》、楚辞,产生于汉末,成熟于唐,发展于宋.在各种诗歌体式发展演变、交错升潜的汉末魏晋时期,六言诗未能成为主流诗体,从此在诗史上沉寂下来.六言诗体未能盛行,有几个原因:音节死板,难写难工,诗体与时代精神不相契合.  相似文献   
75.
《红楼梦》以牡丹花象征宝钗,而“牡丹”隐指女儿而为雄性;宝钗的螃蟹咏隐藏着“无经”、“不分阴阳”:宝钗的菊花诗及咏蟹诗三言“重阳”,正是切盼转“阴”的隐语;有关宝钗的情节涉及大量的“七”、“巧”字样,这就是宝钗的病根:阳之症;宝钗的判词《终身误》更是隐指宝钗是“石女”。这就是宝钗悲剧的根本。  相似文献   
76.
科学总结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必须遵循正确的方法论原则,也就是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尤其要注重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总结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在实践上,注意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资本主义化"的原则区别;在理论上,注意把握"老祖宗不能丢"和"思想僵化"的原则区别;在情感上,注意把握"怀念过去"和"回到过去"的原则区别.  相似文献   
77.
明代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和凌蒙初创作的“二拍”标志着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明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一方面固然是商业的发展和印刷业的进步为其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晚明时代思潮的影响。当历史的车轮迈进十六世纪,古老的华夏大地已进入时代巨变的前夜。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多元取代了一元:理学面临崩溃,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和以李赞为代表的颇具近代色彩的启蒙思潮兴起,影响波及全国,王阳明是促使明代思潮发生转变的关键历史人物,他倡导的…  相似文献   
78.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五篇.<外物>全篇结构缜密,各章照应精妙.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外物>"杂引博喻""文义不相属""颇琐碎",实属错失佳篇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79.
从幼儿接受最初的"母语"开始,祖宗言便成为一种蕴含着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机体."宁卖祖宗田,莫卖祖宗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很大意义上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珍视、敬仰和保护.只有在浓厚文化氛围中长期得到浸润滋养,才会获得这种抗体,并作出本能反应.  相似文献   
80.
周琴 《中州学刊》2008,(3):239-241
成语是汉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中的活化石,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从中可以折射出古人的思维与言语观念.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并且是把它列为与"立德"、"立功"并提的"三不朽"之一.我们从成语中体现的中国古代言语观可以看出,言与行应该是统一的,但更为强调和重视行.若上升到认识论的角度,则明确地表现为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我国古代传统言语观对后世有着很深的影响,它要求言语理论应有社会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古代言语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社会政治存在着血脉联系,在汉语成语的生成和应用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