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81.
本文对新近即将出版的《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研究》一书,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评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
去年9月5日,我为洛阳工学院薛瑞泽博士的专著《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写了一篇小序。今天又是9月5日,应薛瑞泽博士之约,再序他的所著《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时间相隔刚好一年。世事之巧,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 薛瑞泽博士在不长的期间,连续出版两部有分量的力作,并非偶然,而是他勤勉努力的成果。就前一书来说,我曾在其序中提到,他自从学于郑州大学高敏先生门下作研究生,即注意婚姻史的探索,发表有多篇论文。现在这部《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积累更厚,自九十年代初,薛瑞泽博士就有《东汉洛阳…  相似文献   
83.
《中国转型宪法学引论》是第一部以中国转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宪法学专著。该书立足于我国宪法制度及其运行实践,从经济、社会、政治转型规则之治的现实需要出发,以世界范围内的转型潮流为背景,研究宪法学与中国宪法学、转型宪法学与中国转型宪法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84.
一、参考文献的分类在参考文献条目中,不同载体和种类的参考文献,一般用大的拉丁字母标出:专著记作M,论文集记作C,专著或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记作A,期刊文章记作J,报纸文章记作N  相似文献   
85.
最近,读了刘凤鸣先生的《山东半岛与古代中韩关系》(中华书局,2010年12月版)一书后,眼前一亮。书中许多独到的见解,很有新意,而且论述精辟,有理有据,旁征博引,自圆其说。不是静心搞学问的人,难以写出这样观点新颖而又说  相似文献   
86.
6月27日上午,“峥嵘岁月·光辉历史”河北省离退休干部纪念建党90周年专著文集、文艺作品集中展示活动开幕式在河北文学馆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勇出席,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谢计来主持开幕式。副省长宋恩华、省军区副政委李志强以及杨泽江、郭志、李文珊、吕传赞、白石、陈秀芳等省级老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87.
杨辉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88-189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下,年鉴学正散发着年轻而蓬勃的气息兴起并繁荣着.实践的发展同时也亟需理论的切入,尤其对正处于始创和探索阶段的年鉴学来说,更是需要年鉴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88.
陈明芳 《云梦学刊》2003,24(6):13-16
笔者的科研成果《中国悬棺葬》屡遭抄袭、剽窃,这是当今中国学术界和出版界流行的抄袭、剽窃之风较为严重的典型例证。为维护学术尊严和中国学术界的良好形象,我们呼吁全社会和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学术评审制度,从根本上遏制学术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89.
钟兴永 《云梦学刊》2005,26(4):14-15
一、以国家学科标准分类考量,中国当代学术史已由萌芽中的新兴学科上升为成长中的新兴学科,值得学术界关注和重视1992年11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给学科下的定义是:“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该标准同时指出,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  相似文献   
90.
池万兴同志的《<管子>研究》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2004年6月版)。这部专著是他对博士学位论文经过精心修改、补充后形成的。这是我国《管子》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作为最早读过他的博士论文手稿的人,我从内心感到由衷地喜悦!这部新作,融文献的考证、疏理、辨析、论证于一炉,发前人之未发,解决了一些《管子》研究方面的疑难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