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东坡词自度曲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意在考定一个长期为人忽略的事实 :以不尽协律而为人说短论长的东坡词 ,原来却有自度曲。种种材料表明 ,苏轼对音律的掌握具有较高的程度。东坡词有 5调 ,可确定为自度曲。由此对苏轼重新加以审视 :他是一个知音识曲的词家 ;知音识曲是其词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 ;苏轼作词不拘守音律 ,“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  相似文献   
42.
苏轼的艺术创作,与中国酒文化密切相关.现存东坡词300余首,竞有半数以上涉及到酒.其中的关联,一方面是东坡对传统醉美风范的认同,另一方面在于他融会高尚的人格修养、精深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于己怀,在把握传统醉美精神的基础上对"酒趣"的内涵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的开拓与扩展.  相似文献   
43.
本文论述了以苏洵、苏轼、苏辙为代表的“三苏蜀学”的基本思想内涵,并通过对《东坡易传》的分析阐述了蜀学的几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4.
比苏轼小34岁的北宋著名诗僧惠洪,在当时文坛颇负声名,据其《石门文字禅》部分诗作及陈敬《陈氏香谱》记载,他与苏轼大约于崇宁三年之前相识。惠洪著《冷斋夜话》十卷,其中涉及苏轼者达55篇。正由于惠洪与苏轼相识,并对其在海南、杭州等地的行迹进行过实地考察,因而《冷斋夜话》中的东坡记忆带有鲜明的纪实性与唯一性。在涉及苏轼的这55篇中,除记述其行迹、交游外,有的讲述苏轼前世今生的故事,为明清小说中有关这一故事创作提供了原型,也有一部分记载苏轼的创作轶事及其诗学观念,对我们考察苏轼被贬期间的创作心态、创作背景及其诗学思想提供了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45.
现存宋元"说参请"话本多与东坡有关,现存苏轼的诗词文赋中有相当丰富的涉及禅理、禅趣、禅悦、禅戏的内容;东坡与佛门有深厚渊源,其诗文将人生体悟与佛理参悟会通融合,引起从佛门到俗众的推崇与喜爱,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一系列关涉禅理的著述以及相关趣谈,应为宋元"说参请"僧尼、艺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6.
无论是在中国文坛上,还是在我国政治历史中,苏东坡都是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千百年来,他一直受到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普通百姓的推崇和爱戴。他在官场上度过了40个春秋,12年在朝为官,28年在13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认为苏东坡与侍妄朝云之间的爱情关系是建立在知心、共同的志趣、同甘共苦的基础之上的,文章还以与朝云的爱情为例,论述了苏东坡的爱情观中的进步的因素。  相似文献   
48.
葛瑞原 《老人世界》2014,(11):44-44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不但才华横溢,而且是个见识广博的学者,一生著作颇丰。他的《老学庵笔记》的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内容真实丰富,处处折射着哲理的光芒。近日翻阅,被其中的一则小故事所吸引:“东坡先生与黄门南迁,相遇于梧、藤问。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粗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相似文献   
49.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对司马迁的《史记》提出两点批评:一是“先黄老,后六经,退处士,进奸雄”,二是肯定商鞅、桑弘羊之功.前一个问题乃是班固的老调陈词,范晔、沈括等早已提出批评.而后一个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与苏轼对待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其因反对变法而获罪的经历有关,本文试对此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50.
金沙江河谷的傣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金沙江河谷傣族文化作一个区域性的把握和研究,在研究其族群认同和文化变迁的同时,对构建新的区域文化不仅具有生命力,吸取外来文化因子,对于其整合、增加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功能,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