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苏轼笔下的女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她们或一腔忠挚缠绵之情 ,或一片天然率真之气 ,或一派超然通透之性 ,堪称词人儒释道合一之人格的三棱折光 ,东坡词的女性视角给我们提供了走进苏轼内心的又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62.
苏轼一生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而以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这在学术界几乎没有分歧,笔者也无异议。但学术界还普遍认为,苏轼对儒、释、道的态度,前后期各不相同:前期(指贬官黄州以前)主异,认为儒与释、道是对立的;后期(从贬官黄州到去世)主同,融合儒、释、道。这一观点,南宋江应辰就已提出:“东坡初年力辟禅  相似文献   
63.
东坡会养生     
周来阳 《社区》2014,(35):15-15
如果一个人在文学、书法、绘画、美食、医学等方面都很牛,牛到很假的地步,可以在如前所述任何一个行当后添置“家”,而丝毫不感到脸红,并且他的主业是“为官”,副业是“一再被贬官”,那么你会不会觉得此人是神一般的存在?  相似文献   
64.
东坡词输入了强烈的主观生命意识,显示了他独特的个性风貌。这也是他不同于晏殊、柳永、欧阳修的地方:他在词中充分塑造了属于他的“自我形象”,而这也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65.
读书与立人     
彭训文 《社区》2012,(11):8-8
东坡易传》中记述,苏轼从启发童蒙的学习自觉着眼。曾提出“自达”、“自得”、“自胜”的观点。所论虽是启发式的教育,但通于读书之法。自达,即是启发读书的自觉要求;自得,是说读书要保持自我,多思多悟,方能有所得;自胜,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破除蒙蔽“正心”的故我。“养正其心”。展现自觉读书的新我,达到读书圣境的历程。  相似文献   
66.
晚期常州词派词人们对周济所示四家之学词路径多有沿袭,在以清真词为绝诣的基础上,将自身词学理论的宣扬与梦窗词的阐释很好地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个审美典范,指示学词路径。同时,他们又兼学东坡,取之清雄,变革周济的"退苏进辛"为"退辛进苏",实现以疏济密。在路径的建构过程中,晚期常州词派的词人们经历了树立梦窗为典范、全面体认东坡以及博采众长的发展过程,体现出词兼重大、疏密相间的文化取向和审美选择,反映了晚近词坛"疏密并收""清婉兼具"相融互济的状貌。  相似文献   
67.
元丰年间,苏轼被谪黄州,在此有过一段艰辛而快乐的躬耕生活。他之所以选择东坡躬耕,不仅是为解决生活的困难,满足长期以来归隐躬耕的夙愿,还因为特殊的文化机缘。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被谪忠州时随遇而安的东坡生活,于是黄州东坡也就成为苏轼理想的栖居之所。躬耕不仅给苏轼带来物质条件的改善,也使其精神有了安顿之所,促进了其心态的转变,使其不断走近陶渊明,从而成就了中国士大夫文化的另一个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68.
本文是对东坡词较少为人涉及的若干局部和侧面的考察。词作所表现的“故乡情结” ,大略出于故乡山水的秀美 ,词人政治上的不得志以至受挫折 ,以及佛老思想的影响。其纯写伉俪之情的词作 ,取自个人的爱情生活 ,是真挚爱情的颂歌。官妓送往迎来 ,是唐宋官场一种特有的风气 ,东坡词可供“典型解剖”。东坡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文人生活 ,范围广阔 ,内涵丰富 ,有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69.
一、施顾注本之价值 南宋宁宗年间,施元之、施宿、顾禧合撰的《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是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编年体苏轼诗注本,简称《施顾注坡诗》。该书具有不容忽视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这可从四方面加以论证。 一曰编年胜于分类。自南宋至清,流传最广的苏轼诗注本是《百家注分类东坡诗》。此书有宋、元所刻二十五卷本及明、清流传的三十二卷本,二者皆以类相从,编收苏轼诗。《施顾注坡诗》乃按年编次,更为合理。清儒考订苏诗编年,颇有建树,都是以施顾注本为基础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70.
柳永以慢词创作打破“花间范式”单一格局;以“耆卿为舆台”分流成两种审美范式,一种被周邦彦发展成清真范式,另一种被苏轼推衍成东坡范式。东坡范式与文人言愁风尚紧密相关,可归结为“东坡愁”。“东坡愁”的审美范式呈现三个审美特征:主体立场由“代言”转向“我言”;缘事动情,加强词作的叙事功能;呈现须眉本色及“性情之外不见文字”的美学风貌。苏词从容调度各种表现方法,将各类愁绪审美化,其旨归却指向人生的自由层面,以超然自适的文化人格从各种愁绪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