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4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84篇
综合类   843篇
社会学   140篇
统计学   1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对丝绸之路特定生活内容的描写反映 ,是元代文学中一个突出的现象 ,形成了元代文学中的特殊领域 ,即丝绸之路文学。本文就元代丝绸之路文学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评述 ,以期对其今后研究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92.
改革与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城乡产业的协调;采取有效措施,振兴农村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城乡生态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93.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长江为地域纽带和集聚轴线,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形成区域联动、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然而,囿于"自扫门前雪"的传统城市本位思想,当前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呈现出"各自为战""竞争大于合作"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节点城市间的网络连通性仍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强化区域合作所形成的潜在增长空间尚未被有效挖掘。2021年正值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建设五周年,建议应当进一步强化区域板块合作,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更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强化成都与重庆的双中心协作引领,唱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城记";二是从成渝"双城合作"走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双圈合作",推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板块协同;三是要主动谋划成都与上海联动"沪成河",打造新型城市合作典范。  相似文献   
994.
正两千年前,东起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曾络绎于途。往事越千年,斗转星移,沙起沙落,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古老的丝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巨大活  相似文献   
995.
2014年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论坛,以国际情怀汇聚世界10多个国家及地区不同文明和学界智慧,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与文化事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三大主题,从不同学科视角全面探讨并不断丰富和拓展昆仑文化内涵与外延,增强以昆仑文化为内核的文化软实力价值导向和资源整合功能;深化和扩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科学内涵和行动思路,为青海更好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有力拓展和提高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区域文化交流广度及认同高度,以理性学术创建和极具启发的对策建议促进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96.
《领导文萃》2012,(22):146
蓝蓝泉州湾,清清晋江畔,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有一个历史悠久而充满生机的城镇--东海街道。东海街道于2003年3月由原东海镇改制而成,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位于泉州中心市区,是泉州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依山面海,素有"两江"(晋江、洛阳江)夹"两山"(大坪山、桃花山)之誉,辖区面积30.1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总人口超10万人,是"大泉州"发展规划八大组团之一,功能定位为"集行政、商务、旅游、教育、会  相似文献   
997.
998.
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最重要流通商品之一,而这些作为纺织品的丝绸,大多数最终被制成了各种服饰用品,因此丝绸的流通必然地促成了服饰的交融。本文从服饰这一人类日常生活必须用品,以及服饰装扮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关于丝绸之路服饰交融的现有研究状况,论证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以服饰为视角的"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研究的主要路径,并特别论述了研究中应贯穿的几个基本观点,即交融的多方性和多样性,以及交融的细节性与全局性共存、物质性和社会性共存、上层化与平民化共存、艺术性和技术性共存。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