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62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4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671篇
社会学   37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61.
朱熹“祝告先圣”的礼仪实践,为理解儒者的精神生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要诠释这一“文本”的深层意涵,应呈现其结构要素,聚焦于揭示礼仪实践中的意义经验。“祝告先圣”这一礼仪行为,涉及朱熹的三个基本信念:祭祀、祈祷与先圣。朱熹相信,祭祀是与祭祀对象的真实“感通”,祈祷是安顿自身情感并“悔过迁善”的精神活动,先圣则是道学事业的神圣“原型”。“祝告先圣”是朱熹遭遇“先圣之灵”的当下时刻,会在对自身的反省和观照中实现生命的超越和转化,具有深刻的精神性意涵。朱熹“先圣祝文”中充满敬畏、谦卑和懊悔的语词,正是这种精神活动的外化表达。因而,对朱熹来说,先圣作为“道”的象征,成为“神圣”介入其生活的基本方式。从思想与生活交织互动的角度对这一“文本”的分析,可以为如何更深入探究儒家传统的精神特质及其落实,提供视角上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62.
文章通过对川南苗族丧葬仪式的田野考察分析认为,丧葬仪式是川南苗族建构其民族价值精神的重要途径,具有传递社群价值意识、修正个体价值意识、整合民族价值精神的功能。但是,由于传统与现代时间观的冲突、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空间距离的变化、核心家庭的转移等原因,川南苗族丧葬仪式的社群价值建构功能逐渐削弱。川南苗族唯有打破时空的限制,提炼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并传递到实际的生活情境,才能使苗族的传统文化、原始价值精神得以蜕变再生。  相似文献   
63.
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容纳意识、尊重意识、悦纳他人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规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谐,因此,高校要通过教育引导、行为规范、文化渗透等渠道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态、得体风度、高雅气质的高素质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4.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服务语言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工作实践中读者投诉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图书馆服务语言礼仪缺失的现状,点评了应注意的语言运用原则和技巧。探讨了图书馆服务礼仪建设。  相似文献   
65.
李凤凤 《船山学刊》2013,(2):151-156
李贽在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因父亲和祖父去世而两次去官返乡的丁忧守制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其仕宦蹉跎、子女多夭等种种厄运的重要诱因。现实的遭遇,使他对礼制的合理性表示质疑,进而对孝道加以理论思考,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丧葬观和孝道论,这也是他反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6.
王海鹏 《兰州学刊》2009,(3):215-216
清初“礼仪之争”既是中西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的斗争,同时也包含着基督教与中国社会风俗的冲突。随着“礼仪之争”的深入,基督教“伤风败俗”的观念不仅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而且成为官绅士人反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7.
宋代内外制虽说涉及朝廷各种重要的政治事务,但实际上其政治功能要通过礼仪化表达才能实现,以至于有时礼仪功能甚至高于其政治功能;内外制作为公文,首先具备实用功能,但因其承载的礼仪功能、文化意蕴往往重于事务本身,所以当时人十分重视其文饰化、审美性,以至于审美性能其实超过了实用性能;加上学士舍人们具有强烈的政治主体意识,在撰写内外制时有意识强调主观化、情感化,使其充满了个性化色彩,增加了其审美性能,因而使内外制成为与今人公文理念完全不同的美文.偏重于礼仪功能、审美性能、主观化色彩的内外制,无疑颠覆了今人的公文观念.  相似文献   
68.
《礼仪问答写卷》一文把外在的礼仪改变为内在的道德的自觉和自我意识 ,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 ,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 ,即现实世间生活当中。在这种日常现实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 ,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 ,个人人格的完成 ,心灵的满足 ,情感的慰籍。这样 ,在人伦日用中实现人们的精神安顿问题 ,也就不需要舍弃现实世界、否定日常生活 ,而去追求灵魂的超度、精神的慰安和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69.
从绕家人的民族节日、婚礼习俗、丧葬习俗、民间禁忌等方面论述了祖先崇拜在绕家人生活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绕家人祖先崇拜的原因和特点,认为祖先崇拜是维系绕家人作为一个群体的重要信仰纽带,为文化人类学者研究绕家人以及绕家人的群体认同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0.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