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1833篇
劳动科学   172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518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1547篇
理论方法论   545篇
综合类   3880篇
社会学   1899篇
统计学   23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909篇
  2013年   691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1028篇
  2010年   1267篇
  2009年   1087篇
  2008年   1153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01.
周敏 《江汉论坛》2007,(2):115-117
批评界对奈保尔的评论多集中在其作品的"后殖民"特征上,而奈保尔本人提倡作家应当是世界人,认为作为世界人的作品不应该囿于狭义的种族主义或民族主义.本文以其代表作<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为例,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毕斯沃斯先生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的解读,揭橥作者对寻绎"自我"意义的个体的悲悯情怀,对他们生命价值的张扬和肯定,以及作品所蕴涵的超地域性的人类关怀.  相似文献   
102.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2008,12(2):163-169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3.
"革命+恋爱"这一小说模式深刻地反映了政治与审美的合谋关系,而装载着个人情感和欲望的身体充当着它们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连接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功能.由于对个人经验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无视,早期革命文学中的"身体"只是徒具获得民众情感认同的条件和形式,却并未透过个人的身体表达特殊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性内容.  相似文献   
104.
宪法隐私权的目的是保护隐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自身并不足以成为宪法隐私权的目的."个人自治"并非宪法隐私权追求的唯一目标.宪法隐私权还必须兼顾诸如人格发展、人际交往、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等价值.宪法隐私权并非具有单一目的的"强硬意义上的权利",而是一种具有多元目的、且广受限制的开放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5.
106.
一把手是一班之长,其素质的高低是班子建设的关键,也是一方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把手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创新能力.为此,一把手在班子建设中应切实起到表率作用,树起标杆形象.  相似文献   
107.
在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中必须纠正的三种认识偏差:其一、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其二、借口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其三、把“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简单地理解成“个人”和“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8.
洪仁忠 《领导广角》2002,(11):26-26
很多人都知道,凡机动车辆都必须参加年检。年检的目的是定期检查车辆整体及各个部件的“健康状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以便及时加以排除,保证车辆的安全顺利运行。如果把一个单位或一个人比作一部车,那么年终总结就应看作是一次自我“年检”。因为年终总结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回顾集体或个人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思想政治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概括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找、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来年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借鉴和参考。可见,视年终总结为“年检”,不仅非常合理,而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9.
维权信箱     
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社会,法律是每个人权益的有力保障。当您的权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侵害,而又不知所措时,请告诉我们。本栏目将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帮助。来信请寄本刊“维权信箱”咨询律师收。E-mail:tanglugan@163.com  相似文献   
110.
赵孟营 《人文杂志》2006,87(2):140-146
本文主要通过梳理个人理性和组织理性的理论认识来分析个人与组织的联结方式,这一梳理包括四个方面:关于个人和组织关联的一般共识;个人理性对组织理性的建构意义;组织理性对个人理性的嵌入;个人理性和组织理性行动关联一致和不一致的两种状态及其与组织创新和扩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