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在高度现代性下的风险社会中,有效抵御风险须在把握风险社会个体化趋势的基础上发挥风险社会的社会化机制.这种社会化机制所形成的最基本的安全保护壳就是调整和构筑新型社会关系、形成基于脱域机制下的社会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102.
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体化、私人化的反思活动,因而具有“重复性原创思维”的特点。哲学拒绝强加和灌输,但不拒绝基于个体理性思虑后所达成的共识,正是这种共识构成哲学上所谓“原理”,成为一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信念。哲学还是大众化的,是人人皆可进入的思考的精神状态,认为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才能有哲学之思的观点是可疑的,接受一套术语体系就是接受一种“意识形态”。对哲学的“危机”和“终结”要做具体分析。哲学家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103.
关于风险的争论已经成为西方社会讨论的主题,也是当今全球公众关注的焦点。对这一理论的出现,我们必须研究其理论背景,深刻剖析现时代所产生的社会风险的主要根源,也即风险社会产生的逻辑起点,同时探讨风险社会的未来走向,通过自反性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去避免、预防和消除自然的和人为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04.
社会的个体化既使得社会成员获得了"为自己而活"的自由与责任,也催生了新型的社会矛盾,这一结构性困境亟需社会工作的介入。为应对挑战,社会工作必须在本土实践中突出个体的位置,合理调用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的专业技巧,并将塑造个体性作为重建共同体的基础。同时,着力反思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创新理论,为个体化时代中的社会工作提供元层次上的指引;二是转换范式,强调个体的参与和自组织能力;三是理顺关系,将社会工作的"治理"功能建基于对个体的"服务"之上。因此,在加强社会治理的背景之下,社会工作的重要使命是:为个体谋求更为公正的制度安排,协助社会成员有效地获取身份和权利,并将个体性与公共性有机地融合。  相似文献   
105.
教育的初心是培养人和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必然趋势,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社会个体化”“个体社会化”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议高校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大创业教育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真正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106.
邢朝国 《社会》2017,37(5):165-192
当前中国家庭研究范式出现了从"家族主义"到"个体家庭"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家庭经济生活角度切入,通过勾勒农村居民评价私房钱的道德框架,讨论中国农村家庭仍然是在"核心化"轨迹上还是走向了"个体化"。研究发现,私房钱的来源、数额及用途,家庭经济控制情况和亲密关系状况是村民评价私房钱道德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都被包含在"个体/家庭"框架下,其中是否影响核心家庭的财产安全和生计安全构成私房钱道德评价的核心标准。研究认为,中国农村家庭的发展轨迹仍然是"核心化"而非"个体化"。  相似文献   
107.
焦虑是留守儿童最为日常化的情绪体验,将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置于"结构二重性"的视域下分析,可以展示其更为丰富的能动性内涵."结构二重性"理论考察的是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具体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就是在社会结构、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以及建构自我认同的行动之间构造机制关联.不同留守圈层结构影响留守儿童不同形式日常焦虑的生成,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同时具有自反性和不断再生产特性,这使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行动具有持续性.但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正逐渐导向低层次化和个体化,需要采用反个体化的策略以重建留守儿童的生活意义系统,实现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个体化社会中,人际关系尤其是熟人关系已退缩到传统家庭的狭窄场域中。社会关系中"他—我"分明,"咱们"日显矫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呈现出离散性的状态。然而,与传统决裂的个体必须建立自己与社会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才能造就自己。由于个体化社会面临各种风险的冲击,导致个体化的人容易产生"非替代性焦虑",这正给个体化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潜在的动力,人与人之间也有了"暧昧"的基础。通过对个体化社会人际关系的适应分析来解读冷漠化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建,并由此提出个体化社会熟人关系回归的可能性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