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杨君  陈冬梅 《城市观察》2021,75(5):147-153
作为一种大规模的集体性舞蹈,广场舞成为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喜好的娱乐健身方式.广场舞和以往的集体性舞蹈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与中国集体文化存在何种关联?本文通过对中国集体性舞蹈的历史性分析,探析集体性舞蹈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功能和价值.早期的集体舞从作为神圣的宗教祭祀转向世俗化的宫廷文化,成为人类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改革开放后,迪斯科的传入使人们的个性化表达需求逐渐苏醒,近十来年出现的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既是人们独立自主性的表达,又体现为一种新的集体主义文化.城市广场舞和集体性舞蹈带着文化的印记以及新时代的特色,记录着城市大众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32.
快递小哥是伴随着网购的兴起和繁荣产生的新兴职业群体。快递小哥的个体化生存实践表现为"社会流动"和"个体流动"的两种流动呈现,也面临个体化"身体之困""身份之困"和"心理之困"三重困局。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快递小哥获得的成就,也要看到社会转型带给快递小哥群体在成就上的限度所在。面对快递小哥遭遇的个体化后果,可以通过多方协同,改善其从业环境、维护其合法权益,给予快递小哥多一些理解与尊重,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生活获得感。  相似文献   
33.
刘汶蓉 《社会学研究》2016,(4):145-168,245
"啃老"是转型期家庭领域充满结构性张力和矛盾意向的集中体现。在个体化和矛盾意向视角下,本文选取上海市的访谈案例,通过比较和谐与冲突的两类"啃老"家庭,分析家庭成员的不同认知策略及其对代际关系走向的影响,以此来展示家庭成员在利益、价值、情感方面的互构和张力,讨论传统与现代如何共同塑造当下的中国家庭生活。研究发现,当下中国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自反性并未导致家庭的个体化,相反,代际责任伦理在家庭成员的自反性生涯和协商实践中得以再造。社会转型强化了"亲子一体"的情感结构,让代际互助传统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抗逆性。  相似文献   
34.
鲍曼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是资本的全球化,即资本与民族国家相分离,由此引发了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社会总体性危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是全球性的,但悖谬的是,人们不得不去寻求全球性问题的个人解决办法,结果是全球化与个体化得以相互促进,消费社会欣欣向荣;资本主义是一个寄生的、极不适宜普遍化的制度,资本全球化形成"地球满载"现象,使得"对内殖民"成为合乎逻辑的唯一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5.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2007年3月成为网络与传统媒体关注的焦点.网民首次参与事件现场报道使得这一事件成为一个极佳的研究范本.这种传播路径凸现了媒介叙事的转型,即从传统媒体致力于想像共同体的建构到新媒介时代网民的个体化修辞.这种参与式草根新闻叙事模式带给我们的冲击将是深远的,即使在Web2.0时代也富有某种"革命"气质.  相似文献   
36.
儒家友德对于救治社会的个体化带来的个体人际冷漠、社会疏离、身心失衡等道德问题乃一剂良方。它鼓励个体将他者视为生活中的伙伴,以友善互助为基准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强调个体在关注自我的同时需兼顾社会公义,要以社会规范为普遍的价值标准,尊重公共利益;主张个体应积极借助他者的力量,与他者互相激励和引导以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上述理念实效的产生还需以对儒家友德的现代转化为基础,该转化主要表现为从"友爱"到"友善"。  相似文献   
37.
38.
39.
在个体崛起与社会风险并存的外部环境中,家庭生活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这一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深嵌在家庭文化内涵中。 在中老年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伦理性价值是维系家庭稳定的基本要素,情感性价值是家庭成员的生活体验,工具性价值是协调个人、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平衡器,这一以家庭的伦理性价值为核心并协调个人与家庭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权变关系的家庭生活方式可以称为“关系型家庭”。 与西方家庭的个体化相比,中国家庭生活变迁既呈现人口学意义上明显的个体化趋势,又突出伦理价值、情感性价值以及工具性价值在家庭中的重要功能,这是中国家庭生活变迁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40.
幼儿个体化教育模式,具有理念思维和内容方法的更新;含有精准教育前沿学术的理念和个性化思维;精准识别个体特异性的多种评估工具;培养训练的优化组合经典教育方案;调适、矫治偏异机能和心理行为的通用手段;监测、跟踪、预示性的统一精准管理;旨在发现、挖掘、培养个体的潜能、资质,扬长而抑短;旨在保护和增进幼小儿童身心能向健康、优秀方向发展和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