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自立  车红丽 《老友》2009,(6):22-22
眼下为了适应老人延年益寿的需求,各种各样养生保健的知识常见于报刊之中,让人目不暇接;此类书籍乃至养生大全之类的"宝典"也在不断更新,层出不穷。对于老人而言这无疑是个福音,其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的确功不可没。但是,在实际  相似文献   
42.
论网络中个体化媒介权及其法律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利在法律调整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本文结合网络的社会属性、技术性探讨网络中之权利——个体化媒介权,并对该权利的法律调整提供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3.
文章通过对一个位于中国东北S市的由朝鲜族教士带领的朝、汉混搭基督教会跨越族界发展过程的描述,呈现了这一教会凭借为城市个体化移民(主要是年青人)提供归属感,来发展教会的实践过程.在运用宗教市场论对这一跨族界宗教形式教会的成因进行解释的同时,文章也通过对当下中国社会宗教市场发展的归因、中国本土条件下小教派与大教会的关系,以及宗教资本与信众的委身问题的思考反思了宗教市场论的相关结论.认为在宏观层次社会结构因素是与国家行政因素等量的宗教市场形塑因素、在中观上中国本土条件下小教会(派)与大教会(派)的关系既非充分联合也非完全独立、在微观的宗教资本与信众的关系问题上宗教市场论的结论也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44.
宗教的现代转型是当代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宗教人类学与宗教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部分借鉴了宗教个体化的概念,通过对于美国东镇一位神教会的民族志研究,以礼拜仪式为中心来分析该教会如何在尊重和强调个体生命价值和自由意志的同时,倡导对人类共同体价值的追求,并维系着教会的组织化形态.在民族志描述的基础上,讨论了第一次宗教个体化与第二次宗教个体化之间的关联.如果说第一次宗教个体化造就了新教,那么,第二次宗教个体化会带来什么?宗教性是否可以取代宗教?最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以个体价值和自由意志为基础的宗教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45.
共同体主义主张共同的善先于个人权利,强调生活的社会性质和身份关系而不是个体的自由选择,并认为只有共同体才是德性生成的最好环境。其实,良性共同体才是德性生成的良好背景,且现代多元共同体都是个体化基础上的共同体,因此仅仅一个共同体本身无法承担起人们德性培养的重任,德性生成是主体为善意愿与良好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元宇宙不仅带来了高度的场景沉浸,而且从本体论上实现了对“生命”边界及意义的双重拓展。研究表明,通过对现有时空升维,元宇宙使原有的主客对立深度融合与即时性转换,进而呈现出跨地域、超时空的社会聚合形式,其复杂度史无前例。此时死亡认知被重写,个体扮演起了自我宇宙圈层中“上帝”的角色,不再听命于强制性的“道德律令”,社会沦陷了。死亡逻辑的转换,正是“系统逻辑”深度合理化的彰显,暴露出“社会性死亡”这样一种颠覆性后果。而目前元宇宙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是不足以自洽的,尚需真正给出社会团结的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它的兴起展现了现代社会转向所具有的个体化意义。与传统就业形态相比,新业态下的个体劳动者在摆脱传统就业形态的束缚,并体现出更高的自主性的同时,也需要以自身为中心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生产体系进而完成其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新业态群体的出现意味着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再标准化过程,它将不同的个体联结起来,以新的方式再次嵌入现代社会中。  相似文献   
48.
从建构论的视角,基于田野调查的实地研究,由"物"及"人"进行逐步剖析,发掘D市越南籍旅游小商品流动商贩与中国游客的互动中"越南"作为"他者"文化丛的建构历程。进而围绕"情景族群性"这一理论视角进行讨论,展现这一建构历程的个体化因素,从而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越边境以及中国边疆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9.
后殖民主义表征理论聚焦文学文本与权力话语的相互关联,认为身份的表征与建构主要受权力话语支配。在《午夜的孩子》这部小说中,印度历史的神话循环解构了官方叙事的直线性,个体化叙事对官方叙事的渗透质疑了官方历史书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庶民意识对历史叙事的参与填补了民族主义者的精英主义历史叙事的空白。小说中所建构的替代性历史与主流话语现存表征系统所形成的磋商、纠正和对抗,促进了印度民族身份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50.
洛克的个体化原则可以简便地概括为三个要素:事物所处的时、空位置和所属的种类。然而,如果我们严格遵循这一原则来确认个体,就会发现,它允许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个体。有些学者认为这些重合存在的个体表明了洛克哲学的内在矛盾。为此,本文将通过考察洛克的抽象观念理论,来论证这种有悖日常直观的重合存在是由于混淆两种个体的严格意义和日常意义而造成的。进而,结合同一性的讨论语境,我们将表明,只有在其严格意义上,洛克的同一性理论才是可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