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357篇
劳动科学   98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72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824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1530篇
社会学   199篇
统计学   1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私营企业社会保险实施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私营企业社会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完善私营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周济 《决策探索》2005,(3):24-24
新华社24日受权全文播发《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薪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受到过多限制的现象,(若干意见》提出,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993.
关于克尔凯郭尔在中国的接受情形 ,刘小枫认为 :汉语知识人“对Kiekegaard一直陌生 ,未见过有哪位文化名人亲近过他” ,本人不同意这一认识 ,本文力图通过史实进行初步勘察 ,并以鲁迅、李石岑、冯至 (鲁迅为主兼及李石岑、冯至 )等文化名人为例证进行初步辨析  相似文献   
994.
995.
信息的消费属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享用,在此环境之下,传统的新闻功能也在不自觉与不自觉中发生着转变.在成为消费成品之前,新闻报道的思维方式和制作过程也在渐变,本文希望探究的是,作为传媒的管理层,应如何通过法律法规或日常管理来解决和协调传播活动中个体与群体的分歧.这里的个体不仅指传播者个体,也指新闻事件中作为被传播对象的当事人个体.  相似文献   
996.
作为典型的体验产品和快速消费品,社会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口碑传播对电影票房影响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北美电影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个体评论和专家评论为代表的口碑传播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个体评论数量和效价在公映第1周后将显著降低;评论数量间存在动态传递现象;个体评论数量对短期票房(第1到4周)具有正面显著影响;个体评论数量和专家评论效价对总票房均有正面显著影响。个体评论和专家评论对票房具有不同影响机制,个体评论数量是影响周票房和总票房的重要变量,而专家评论效价更多起到了预测作用,仅对总票房具有显著影响。企业应高度重视电影公映前后短期内口碑传播带来的知晓效应,保持实时口碑蜂鸣是票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标准,也是全球第一个有关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目前,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遇到SA8000的要求。尽管SA8000社会责任标准是从国外传入的,并迫于国际贸易的要求在我国推行,但从现实意义来说,它已经突破了国际贸易的领域,  相似文献   
998.
唐前期的监察效率较高,确保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但唐中后期,监察制度遭到破坏,监察权力被削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处于权力中心的特殊个体宦官缺乏有效监督。由于唐中后期宦官专权,逐渐从监察机构手中夺取了监军权、知馆驿权和推鞫权等,从而致使唐监察机构的权力弱化。  相似文献   
999.
纵观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史,实践美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美学的产生、发展和由此引发的论争,不仅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建设的实绩,也有助于反思当代美学发展的各种可能。此外,对实践美学的理解与反思也能够从美学的视角、“理论热”的视角召唤我们再次想象与重构这段历史,进而丰富、加深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与认识。作为一个多少有些随意的命名,实践美学只是宽泛地统摄了一些有认同实践共识、较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流派尚有不少的差距。实际上,在实践美学产生的时候,不但有实践美学反对者的声音,也存在着实践美学内部的诸多分歧、矛盾和论争,这也构成了我们理解实践美学的前提。文章梳理了实践美学的产生、基本观念及其引发的争论:有反对者对实践美学的反驳;有实践美学内部的相互质疑和对话;也有萌芽时的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挑战。论者认为,实践美学以实践观为核心基本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命题、体系,能够解释许多审美现象,是中国当代美学取得的不可忽视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自相矛盾和忽视个体的缺陷,需要认真对待这些缺憾。  相似文献   
1000.
2007年元月,上海市的20家私营企业参加了2007年SEE生态奖的评选活动,以表彰对生态环境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和社团。杨膺鸿创立的久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久信,这家经营再生纸的企业已经成为上海市政府多个部门指定的用纸提供商,2006年又成为上海“两会”再生用纸提供商。作为“久信”的执行董事,杨膺鸿被誉为环保先驱。他的经历也非同一般:当了二十年的国家公务员后,他扔掉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在自己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之时又突然放弃,选择再生纸这个冷僻的行当重新创业,杨膺鸿到底是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