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76篇
劳动科学   80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713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385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14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高考新政中招考方式的变化,意味着过去被动的"一考定终身"现象将被打破,学生的自主选择将成为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我国有关个体高等教育选择与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国外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研究路径上,基于行动性路径的高等教育需求-选择研究凸显了个体主动的教育选择对高等教育扩张及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作用;其二,研究取向上,以布东为代表的理性选择研究提出了影响教育获得的首要效应和次要效应,揭示了个体选择、成绩与教育制度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共同影响;其三,教育策略上,高中-大学链接策略和个体教育信念对高等教育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以福建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个体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性别分工观念、性别自信及性别权利意识等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均有重要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性别平等意识对男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呈反向差别。  相似文献   
63.
古汉语中有许多树木个体量词,这些量词主要有"树"、"株"、"栽"、"棵"、"颗"、"根"、"枝"、"个"、"本"、"条"、"头"、"竿"等。这些量词有的在先秦即已出现,有的则相对出现较晚;有的在汉语史中逐渐消失,为其他量词所替代,有的则一直使用到现代汉语中。到清代仍见使用的树木个体量词主要有"株"、"棵"、"颗"、"根"、"树"、"竿"、"枝"、"个"、"本"等,其中,"株"、"棵"是古代最为重要的两个树木个体量词,明清时"株"的部分功能已为"棵"所代替。到现代汉语中,包括"株"等其他树木个体量词多为"棵"所替代。  相似文献   
64.
阮世勤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1):63-64,62
玛丽·雪莱在《玛西尔达》借助于对女性个体经验的言说,直言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内外的个体经验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65.
加斯东·巴什拉的现象学是一种非正统的具身化的现象学,关注的是想象力的扩展和形象的增殖.巴什拉要探索梦想中具身的有机的精神价值,在个体的意识之中考察形象的起源以重建形象的主体性,并衡量形象的跨主体性的范围、力量和意义.巴什拉还提出“展示”、“收集”、“增殖”和“回响”等现象学方法,使他的梦想的现象学获得了一种别样的形式上的严格性,即这种现象学处在作为“追寻梦想的梦想”的一般性之中.  相似文献   
66.
本文回顾了汉语和维吾尔语个体量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从量词的定名、分类、语义、语用、语法与认知几方面对汉维语个体量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勾勒了这一研究逐步深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7.
作为东南亚古国之一的泰国,在其宗教、文字、法典、文学及造型艺术的发展上无一不刻下印度、中国及欧洲的文化印迹。但是泰国的当代美术却早已挣脱传统美术被动模仿的束缚,更加重视个体认知和创造。传统美术的积淀又成为其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沃土。本文将从绘画及工艺两个方面切入,体验泰国当代美术极具张力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68.
本期三篇文章,虽然主题各不相同,有的问题也许还是老问题,但都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城市美学在西方兴起得比较晚,但在中国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关注,这无疑与中国当前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化过程有关。城市已经成为中国人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刘成纪教授对于城市美学的思考,为我们理解城市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提供了一条思路。哲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美学学科的定位和性质。严春友教授的文章对这个老问题进行梳理,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柳清泉副教授的文章,则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美学意境理论的生成与建构,切中了意境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69.
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剧烈转型时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不断出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在于个体对社会公德规范的认同缺失。在此首先从个体道德认同的角度对社会公德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个体道德认同这一概念的内涵加以解读。个体道德认同影响着主体的道德实践以及社会公德的构建。加强社会公德的建设需要外部和内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由此我们必须通过创建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加强主体的道德认同来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共道德。  相似文献   
70.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科学的学说,在于它以感性存在论为理论基石,以唯物史观为科学逻辑,以"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趣。从学理上澄清马克思学说科学的充分根据,对于我们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