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01.
资本圈新宠     
李凌  周莹 《经营管理者》2008,(3):116-121
<正>此前,一项以532名基金经理、私募基金经理投票方式的调查显示,LV、百达翡丽、卡地亚、欧米茄等顶级奢侈品牌在投资精英中享有高美誉度,近年来走亲民路线,大肆"讨好"中产阶层的蒂芙尼、阿玛尼等品牌也颇受欢迎。这份排名显示了中国资本圈人士对奢侈品牌的喜好与态度。分析表明,奢侈品市场除了与GDP、人均国民收入等指标高度相关以外,还与股市走势乃至房价走势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2.
中产阶层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分析了中国中产阶层的现状及其特点,论述了扩大中产阶层的必要性及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虽然出现了一些群体地位上升的现象,但是,下层比较巨大、中产阶层比较弱小还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主要有三条渠道,即教育渠道、专业技术渠道和市场渠道。通过高等教育渠道上升为中产的人数有限;中国劳动者通过技术地位上升的渠道明显受阻;而迄今为止,进入中产阶层人数、比例最高的是通过商品市场营销的渠道,因为市场渠道最少身份歧视。  相似文献   
104.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社会阶层结构被打破重组,以农民、农民工、城市失业低收入群体为主的底层社会逐渐形成,但它并未自始进入社会学阶层研究的视野。随着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底层抗争行为日益突出,孙立平等人于1990年代末提出"社会断裂"理论,这标志着底层社会正式进入阶层研究者的视域;然而,几乎所有学者都将底层社会视为上层(精英)社会形成的必然结果,止于道德化的判断和呼吁,并且迅即告别底层转向城市(中产)阶层研究。针对学界阶层研究的理论贫瘠和经验困惑,一些学者做出了重返底层的努力,他们重提"阶级范式"、面向底层社会经验,试图从中提炼出本土化的阶层概念和分析框架,以解读和回应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中的问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5.
针对日益凸显的中产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使用"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从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支出、课外补习参与和志愿者活动参与4个方面对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家庭教育投入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两个阶层内部不同家庭之间在子女教育投入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非中产家庭相比,中产家庭的教育投入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在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内部,不同家庭之间在子女教育投入上都同样存在着差距,且"教育鸿沟"与"教育鄙视链"并存.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不同家庭的子女教育投入水平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渐变的等级分化序列".  相似文献   
106.
中产阶层与政治秩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江汉论坛》2004,3(1):5-9
并非如“稳定器说”所描述的那样,中产阶层总是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力量。在理解中产阶层时,存在许多需要辨析的概念。中产阶层在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意识与行动取向是个非常复杂的变数,至少期望张力和自身力量大小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本着现实和积极的态度,与其称中产阶层为“稳定器”,不如称其为“推动器”更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中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中产阶层作为新兴阶层开始崛起.然而在社会现实中,新兴中产阶层由于种种因素与背景,其成长发育并不符合西方"稳定器"的理论特点,而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后发型"国家中产阶层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必须有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与互构,必须匹配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必须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与培育.中产阶层能否在社会和谐中发挥功能与作用,不仅是在考验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而且也是在考验其政治智慧以及制度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8.
壮大中产阶层: 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价值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正义体系的建构不是主观的也不是无目的的建构,而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并必定指向一定的社会阶层结构。不同社会的公平正义建构指向了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我国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依赖于社会制度的正义安排,是体现社会共享正义原则的产物,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体现和保障,并是建构和谐社会公平正义体系的重要背景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09.
未来的10到20年将是中国中产阶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中5种人最能成为中产阶层。他们是:科技企业家、金融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各类专业人员尤其是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国外驻华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现在个体私营企业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