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6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274篇
理论方法论   84篇
综合类   429篇
社会学   93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它取得的成绩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均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主要领导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导致中共"八大"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毛泽东思想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不够彻底.这种局限,与后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错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92.
《探求》2008,(2):30-30
2008年1月3—4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和广州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联合召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创新理论研讨会暨2007年广州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年会”在从化召开。  相似文献   
93.
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本文重点解读行动纲领五大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高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与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潮流的能力建设过程、目标和方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能力建设思想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高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辐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输送大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者;可以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必须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96.
中共中在统战部副部长,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在《财经》第9期上撰文回忆,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97.
土地改革与国共政权之沉浮(192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浙江社会科学》2004,2(3):167-173
本文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共土地政策的制定、推行及影响的评述,分析了两党土地改革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国共政权的得失与土地改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为国共土地改革的"成败"与政权的得失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8.
陈独秀曾以《新青年》《每周评论》为阵地,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的这段启蒙报刊实践对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陈独秀作为早期的中共领袖犯过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陈独秀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贡献仍然是毋庸置疑的。本文着重于探讨陈独秀启蒙报刊实践与中共建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
窦春芳  苗体君 《理论界》2007,4(5):160-161
本文对何叔衡是不是中共“一大”正式代表.他是不是提前退出了会议回了湖南,他是不是不懂马克思主义,而且又无工作表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求辩明是非。  相似文献   
100.
为推进黄山跨越式发展,2003年我市作出“主动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决策,提出“主动融入,迎接辐射,互补联动,共谋发展”的方针,在主动融入中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很大成效。实践证明,融入长三角是我市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彰显黄山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黄山率先崛起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