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9,22(5):125-128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全体国民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全体性、重能力性、贯通性等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成果的学习,而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发扬光大,并且与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三个唯一”:第一代文明中唯一存留下来延续至今的,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唯一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的文明中唯一具有世界性的;崛起于周原的周人或周族,是中华文明根基的奠基者;周人提出的天下、中国、天命、革命等一系列概念或观念,为中华文明奠定了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立序、以乐致和的文明范式;中国当前的转型从根本上是文化或文明层面的转型,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既能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又适合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14日,由大河报社、领导科学杂志社、河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大秦帝国的兴衰与政治智慧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座谈会围绕著名学者孙皓晖先生历经16年艰辛写作的鸿篇巨制--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深入探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兴盛、建立统一帝国又倏忽崩溃这一宏大的历史景观中所展示出的中国原生文明的政治智慧.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本刊编委会主任王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保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胡隆辉,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幅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韩宇宏,<大河报>副总编辑、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守国,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理论处副处长孙德中,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单占生,以及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作者、著名学者孙皓晖等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领导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姜明生主持座谈会.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史源远流长,它们在交流中互通有无,相得益彰,影响深远,堪称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佳话.本文旨在以阿拉伯文、中文文献及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唐朝至明朝期间阿中友好往来的历史进行回顾,以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明探源的比较神话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缺失了神话学视角,因而阻碍着考古学素材和人文学科阐释之间的沟通.比较神话学是重新进入中国传统的本源和有效门径,它具有贯通文、史、哲、宗教、道德、法律诸学科的多边际整合性视野.从整合性视野看,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它必然对特定文化的宇宙观、价值观和行为礼仪等发挥基本的建构和编码作用.要把握当代比较神话学整合性视野的优势,一个认识上的前提是:必须把神话概念从现代学术分科制度的割裂与遮蔽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转变就在于:将归类为民间文学一种体裁的神话,还原为文化编码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明中的“仁、义、孝、公、信、和”,孕含了爱人与乐、扶危济困、报恩敬德、宽容适中、公平正义、平等约法、诚实守信、有理有节等等的价值理念,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纵横百万里,千古风韵响彻神州。”2010年10月21日.营管部精心举办的中华经典诵读竞赛徐徐拉开帷幕。当一声声朗朗地诵读声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我们耳畔荡漾,一曲曲热血沸腾的红色旋律令我们振奋激昂……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格局.本文从哲学角度,分人生哲学、法律哲学、经济哲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回族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并分析了这些贡献对中华文明的某些倾向所具有的矫正意义和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田碧英 《科学咨询》2007,(18):35-35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滋养了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上自《诗经》《楚辞》,下到《红楼))《西厢》;上有孔孟屈原,下有程朱、王国维;先有“家天下”“仁政”思想,后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有文学上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后有政治领域维新变法运动;还有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体裁方面有山水田园边塞;思想领域有出仕人仕;还有我国特有的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扇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等。面对如此众多而丰富的文化,如何在我们高考作文中彰显,从而蓄足文化内涵的底蕴呢?  相似文献   
20.
一、和谐的渊源及实现和谐管理的基本内涵 1、和谐的渊源。“和谐”思想是中华文明的识别基因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它也是华夏文明脉传千年、绵延不绝、影响广远的基轴。中华文华的三大支柱儒家、释家、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概念作了系统的阐发(详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