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81.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连坐而声名狼藉,伊斯兰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美国借“大中东民主改造”之名进行的文化改造,加重了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程度,伊斯兰文明面临如何与怎样融入全球化的现实困境、3.目前发生的这场内生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实为阿拉伯民族从清真寺走向广场来集体表达民主诉求之举,凸显出伊斯兰文明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文明交往,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认知、增进理解与沟通,警惕并应对美国互联网外交带来的新挑战,将宗教交流作为深化中阿文明交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2.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连坐而声名狼藉,伊斯兰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美国借"大中东民主改造"之名进行的文化改造,加重了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程度,伊斯兰文明面临如何与怎样融入全球化的现实困境、3.目前发生的这场内生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实为阿拉伯民族从清真寺走向广场来集体表达民主诉求之举,凸显出伊斯兰文明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文明交往,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认知、增进理解与沟通,警惕并应对美国互联网外交带来的新挑战,将宗教交流作为深化中阿文明交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3.
文章是国内神话学研究的一次专家座谈会实录.河南省的学者专家围绕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关于"中原话有熊"的文明探源报告,就神话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如何参与中华文明探源课题研究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具有前沿探索性的诸多新观点和人文研究创新思路.如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学科定位与方法视野大拓展,神话研究如何重构失落的历史,凸显民族文化精神,四重证据法的应用推广,以及如何建构跨学科的人文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8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学理角度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我们正确理解中华文明特性的重要前提。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不仅与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地缘历史变迁、政治制度相关,也与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相关,后者集中体现了文明特性的民族精神基因。  相似文献   
85.
富兰克林以他的远见卓识认识到,向其他文化学习,对于美洲的人民来说,在把美洲建设成世界其他各地方仿效的样板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在向其他文明学习的过程中,富兰克林努力从中国文明中汲取营养,用孔子的道德哲学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用中国的技术来提高美洲人民生活质量。他的这一努力为美洲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6.
87.
季春清明,草木葳蕤,轩辕殿前又一春。“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每年清明,许多来自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在共同精神血脉的牵引下,齐聚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共同怀念中华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追念其万古流长的洪恩浩德,表达中华儿女追远怀祖的拳拳之情。  相似文献   
88.
89.
人类社群持久不衰的基本条件是资源点与知识点的不断集成。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秘密,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其要点在于:一个资源点(中原农耕之地)和两个知识/制度创新点(西北游牧民和中原农耕民)。当代中国的复兴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去复制前述历史条件,但是,新的资源点与知识点的不断集成这个条件,则是共通的。  相似文献   
90.
余秋雨 《领导文萃》2013,(12):40-42
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是继马可·波罗之后,另一个完整地用国际眼光考察了中华文明的外国人。与马可·波罗不同的是,利玛窦在中国逗留了整整三十年,深入研究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经典。他在晚年所写的《利玛窦札记》中,表述了他几十年研究的一个重要答案,那就是中国文明的非侵略、非扩张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