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2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468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756篇
人才学   114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050篇
理论方法论   196篇
综合类   2217篇
社会学   388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599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中国人民与四川汶川地震自然灾害进行的伟大斗争,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巨大号召力、人民军队的强大战斗力、社会主义中国的厚实综合国力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2.
颜色是人类对客观物质某种属性的反映,由于民族的文化不同,造成了对颜色词的理解和实际使用上的差异.分析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是了解中阿文化差异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尝试展现中阿文中颜色词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3.
曹瑞贵 《职业》2008,(11):75-76
"责任"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并影响未来的概念,"践责"是一个极具针对性与挑战性,而且十分沉重的现实话题.在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责任"占据着特殊重要的位置."责任"是做人的根本,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前提,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责任教育作为一项势在必行的活动,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笔者认为,进行责任教育,社会问题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课堂寓德于教,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新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所带来现代人民族精神家园的失落及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现代化从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经济、传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对形成与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着强大作用。在全球视野中发展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葆凝聚力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5.
孙逊 《老年世界》2007,(22):26-26
我国传统戏剧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经过历代艺人的长期实践,精心创造,从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独特脸谱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时下,戏剧脸谱已成为收藏佳品,正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所追捧。  相似文献   
46.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团结一致进行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三十年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47.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48.
《中国民族》2008,(11):23-23
“当年我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心里怀着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费孝通回忆说,“困惑我的主要问题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发生过什么作用和怎样去看待包含汉族和国内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49.
中华民族历史上已经历了六个辉煌时代并进入第七个辉煌时代。这些辉煌时代凝练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应当成为民族学科自主创新研究的强大动力和超越性发展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50.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作为中华文明精髓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都以此为主线来延伸和展开。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内在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