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24篇
丛书文集   491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770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文章深入挖掘那良镇的历史与人文背景,归纳出客家传统商住建筑的特点,研究建筑的空间布局特色与建筑结构,并深入探究中西混合式建筑的立面构造与装饰,进而挖掘那良镇近现代时期客家商住建筑的内涵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从"浪漫主义"这一定义出发,对中西浪漫主义作家、作品进行了探讨,从发生学、题材学和诗学三个角度加以比较、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在表面相似之下隐藏的巨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3.
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标志性的都市视野下的民俗文化产物,"月份牌"画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月份牌"这一时代的象征物,透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民众崇尚"错彩镂金"之美、"初发芙蓉"之美与西方的摩登、开放之美相融合的中西交融之美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994.
品牌翻译是商品经济国际化的必然产物,译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程度。本文以生活中常见的中外品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英文名称翻译的精妙之处,并附以相关的实例加以佐证,藉此来提高人们对广告品牌的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995.
中西比较诗学是新世纪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对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现状的论析,提出了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进行中西诗学对话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要系统清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及其学术规则;加强对中国诗学著作的译介;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展开中西诗学对话;用阐释学方法深化中西诗学对话。  相似文献   
996.
“人是什么”是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关注、探讨的问题,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表述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各自特点,这种特点构成了中西法治之间差异的背景。文章主要分析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伦理观,从他们两人的伦理观窥辨中西法治之间的伦理传统差异。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建构中的中西比较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诗文评”到“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作为“它者”的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学思潮的介入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20世纪初,大举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学理论和学术思想直接催发或间接影响到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阐释,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构。在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隐含了一种天然的中西比较意识。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采用中西对比的方法 ,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途径、教学主客体等方面考察中西传统法律教育的差异性及其对中西法系和社会各自不同的影响 ,从中揭示近世中西不同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99.
现代乡土文学继承了民间传统,把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文本创造的核心.在人名系统这一包含着丰富民间意念的领域,主要人物的姓名称呼一般是根据创作的意图和人物在其间的活动命运安上适当的姓名,使之名副其实.地域文化心理也深刻地影响着命名的用意,不同地域的命名,显示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民俗模式.在人物形象构成中,诨号、绰号、雅号一类称谓习俗仍占有一席之地,准确地描摹出乡土人物的生存形状和文化处境.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分析学生写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