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5篇
丛书文集   528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730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的指导思想下,根据数控领域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运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模拟“职业岗位情境”,在高职数控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发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课程。  相似文献   
52.
外语思维是外语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本文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从中西方民族文化差异的视角揭示了外语学习过程中外语思维构建的本质内涵,即外语思维既是一种能力的形成,又是一种思维方法的体现;既体现思维构建的过程,也是思维构建的结果。而外语思维概念化模式的构建实质上就是母语概念结构和外语概念系统不断地进行对比、互动、转换和重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3.
我国西北地区民族众多,迁徙不定,由于古代史料缺乏,久而不知其源。甚或流传佚误,古籍抵触,稽古不究者,史例颇多,禹夏即为其一。对于夏禹之研究,外地学者视野少及,本地学者研究欠缺。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存在着许多带"大夏"的古县名、古地名、古官职名。为了一探究竟,作者作了几次田野调查,认为今广河川是大禹的故乡,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与中亚大夏一脉相承,是中西文化交汇相合之前沿地带,是各民族磨砺共融之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54.
在我国,戏剧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戏剧是以意识形态而存在。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艺术以不同的艺术形态存在,其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具有着时代的特征和民族特征。纵观全球艺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但在历史发展中会有一定的碰撞,在现代文化的进程中,戏剧在历史发展中得传承下来,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5.
景海峰 《社会科学》2012,(2):139-146
当代中国哲学是由传统的中国哲学、东传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共同构成的,在学科形态上亦划分为中哲、西哲和马哲等三大领域。这三种形式的哲学在近百年的传衍、流变和转折过程之中,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叙述脉络和话语模式,因而各自间也壁关重重、差异甚大,甚至存在着自说自话、"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在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大国地位的日渐显豁,当代中国文化之身份的明晰性也更加引人关注,一个统一的中国哲学的确立成为时代的呼唤。如何打破中、西、马之间的壁垒,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哲学特有的普遍精神而又蕴含了百年中国之独特经验的新哲学体系,就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56.
当前法律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现实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思想指导各地法院的工作,一味地追求结果可能会使法院工作失去指导其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此时强调法院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将以法院文化的研究价值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法院文化建设发展的梳理和对西方法院文化的研究,旨在探讨西方法院文化发展经验对我国法院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7.
王丽萍  张琰 《现代交际》2012,(12):66-67
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又影响了语言表达方式.本文从分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入手,从词汇、句法、语篇三方面探讨了思维模式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同时,作者又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8.
古璇 《兰州学刊》2010,(12):198-200
在当今社会,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与研究已经成为文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中西方文化各自特点与相互之间的联系的正确把握,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进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从中西方文化的三个典型差异,即思维方式、本体论、宇宙观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各自特色,寻求中西方文化的相通融合路径,从而加强对两种文化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59.
价值与评价作为人的生命和精神取向,源于人类的生死、身心和群己的关系问题,并现实地表现为自我与他者、中心与边缘的关系结构。因而,价值与评价决非单纯的价值论范畴,而是属于哲学存在论的有与无、实与虚的根本性论题。历史上,西方与中国的思想文化对此问题的解答,既相通又有显著的差异。近代以来,随着现代性价值居于主导地位,西方面临着"走出上帝"的问题,中国则面临着是否应当以及如何"走出家长"的问题。虚无主义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现象,在有与无、实与虚之间建立合理的正当的关系,才是现代价值观所要承担的任务。  相似文献   
60.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低值货币本位形成以及长期延续的历史原因,梳理隐藏在这种货币本位格局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机理与变迁逻辑,并尝试性地揭示,作为一种本位演进环节缺失的货币制度,在遭遇已然经历本位嬗递完整过程的外部货币体系的挑战时,所必然面临的货币困境的性质。本文的考察发现,在中国货币演进历史上存在着一种十分奇特的"恋铜情结"现象,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各种利益诉求都纠缠于此,从而形成了一个低水平的货币制度均衡。正是基于这种均衡,曾经负载着无数货币文化荣耀的"交子体系"才显露出其真实的货币面目,这种被誉为全球最早的纸币体系竟然只是覆盖在铜本位之上的一层绚烂"外衣"!循着此后的货币演进路径,铜本位与贵金属货币的冲突此起彼伏,到明清以降则愈演愈烈,并形成了"本位困局"。表面看是货币本位之争,实质上则是既得政治利益与新兴商业利益的殊死竞争,这种竞争随着近代西方高本位货币因素的进入而变得更加纷乱复杂。中西货币体系的冲突迅速凸显出低本位货币制度的"先天劣势",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货币本位的长期低水平徘徊使其丧失嬗递升级的基本功能,从而未能与银行体系建立应有的联系,最终使得中国的货币演进机制一直缺乏微观金融基础的有效支撑。重要的是,这种货币演进机制的缺陷无疑会对当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产生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