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61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多元主义民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西方的、以考察社会中多元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一种政治思潮。多元主义民主思潮又可分为古典多元主义民主和新多元主义民主,前者以戴维.杜鲁门、罗伯特.达尔和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的影响最大,后者以克劳斯.奥夫和查尔斯.林德布鲁姆为代表。罗伯特.达尔对多元主义民主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因此他被视为古典多元主义民主和新多元主义民主的综合性代表人物。达尔对麦迪逊式民主理论和平民主义民主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借鉴,对托克维尔民主理论进行了吸收,提出了MDP社会理论和多头政体理论,其观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52.
斯巴达政体类型在亚里士多德政体论中看似并不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无论是就亚里士多德试图与柏拉图方案对话也好,还是就他所关切的希腊现实世界也好,斯巴达的篇章在亚氏政体论著作《政治学》中的都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考察《政治学》中对斯巴达政制的论述,认为无论从贵族、共和抑或君主政体去辨析斯巴达政体的类型,都不能将斯巴达政体归置于优良类型,而窥其中缘由,在于亚氏政体类型学意在为实践中的政体提供一般政体理论,而非单纯证成“最佳政体”,这也是亚氏对政治实践科学的目的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453.
梁启超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30多年,形成了完备的宪政思想。他的宪政思想,特别是其中的政体观,发生了多次转变。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到开明专制,每一次的转变,在当时都会引起一场言论风波;后世的学者更是有不少人探究他思想转变的原因,并做出评价。本文在梳理梁氏不同阶段政体观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联系历史背景和国内外政治环境,分析其政体观转变的原因,以求得出客观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454.
于涛 《天府新论》2019,(2):138-144
“婚恋时中”是《诗经》的一个研究方面,它是儒家中庸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时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常规,应时世之变而随时变通,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进取、变革的精神。在《大学》与《中庸》的引诗中“婚恋时中”思想明显且前后具有承继性。“婚恋时中”与亚氏“幸福中道”的伦理差异可做进一步的比较探索。  相似文献   
455.
张钦 《中国藏学》2023,(1):138-150+218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西藏全图》绘有自四川省康定进入西藏南、北、中三道,学术界对其中南北两道研究较多,但对中道鲜有论及且绘制简略,不载于汉文方志,具体走向亦不明。文章认为,通过对《察炉道里考》所载道路的考证,可知该道与中道走向基本相符,既是茶道,也是重要的军事道路。图中北道与中道部分路段重合,将二者绘成完全独立的两道显然有误。尽管该图打箭炉至察木多段绘制不太准确,但大体呈现了炉察间交通格局,与《察炉道里考》都是清代汉文方志川藏交通记载的重要补充。清代川藏北道打箭炉至察木多段存在分支,出打箭炉北门或南门后汇合,至绒坝岔或雀儿山附近分路,经邓柯或岗托渡金沙江均可至察木多。  相似文献   
456.
康德将养生学视为与治疗学相对的、预防疾病的艺术,其与中医在养生学的原则方面有三大相似相通之处:强调以德养生、养性,注重以理性克制感性,倡导符合中道的养生之道。对康德养生观与中医养生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既可完善对康德思想的探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中西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