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52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62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372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11年1O月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闭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42.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要拥有社会责任感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3.
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西方各种先进思潮的涌人,对于母亲与儿童的认识获得一种现代性的转型,关于她们的独立人格、社会角色和精神现象的探讨则成为自此以后的作家们关注和书写的主要内容。作家们从自身的经验和对社会的缜密观察出发,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思考和书写,使母爱和儿童教育成为重要的文学母题并不断得到深化、绵延和繁盛。  相似文献   
44.
"中国梦"是当代的主旋律,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唤醒大学生的参政议政意识,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激励大学生在实现"个人梦"的同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笔者根据一项对武汉市40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在"中国梦"精神力量引领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5.
社会进步与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现阶段,一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薄弱,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索取、轻贡献,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需求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主要原因有社会公共环境的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增强和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6.
员工参与管理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具有深刻的社会和理论基础。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员丁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根本的方法是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47.
对中职学生开展责任感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学生成就学业和事业的心理基础,学校要针对学生在责任感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渗透和实践活动将社会责任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落实到行为上,在社会中得到践行.  相似文献   
48.
《民族论坛》2011,(2):6-7
1月14日,湖南召开省民委委员全体会议。副省长刘力伟在会上指出,要准确把握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困难和新挑战,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开创“十二五”期间全省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9.
《山西老年》2013,(7):4-5
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232篇,署名"哲欣",取"浙江创新"之意。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本刊特选登其中几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0.
“少年强则国家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共识,人们才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不断有不同工作领域的仁人志士,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满腔热情投身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