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学界对于“误读”理论与互文性理论缺乏细致剖析。对两者在主体观和语义观方面的辨析,可以对它们的关系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主体观经历了两个阶段:转向之前,海德格尔通过强调此在在世而有限返回到笛卡儿式的"主体作为旁观者"的观点;转向之后,他通过所谓的"主体的离心"而成为坚定的前笛卡儿主义者。尽管海德格尔持公开地反笛卡儿主义的立场,但他最初的主体作为此在的观点既是笛卡儿主义的又是反笛卡儿主义的;而他后来使主体离心(去中心)的努力,则更接近古希腊在缺乏对主体进行任何明确反思的情况下对知识关注的态度。海德格尔思想中这一对笛卡儿主体观既依赖又摧毁的维度,极大地影响了他同期和身后的法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史上,主体概念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近现代哲学即奠基于主客二分这一逻辑预设。为了消除主客二分导致的主客对立,黑格尔提出了"实体即主体"的观念。但是黑格尔的"主体"与近现代主体性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有很大的差别。从一定意义上讲,黑格尔的主体概念具有去主体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也影响到马克思主体思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语文学习的主体观,历史争论较大。本文通过对主体、主导和客体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从语文学习主体观的沿革和发展的回顾,指出了在提倡素质素质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主体观有助于语文教师正确的教学行为,有助于语文教学改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助于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们国家用人制度的改革,人事档案管理也遇到了挑战,档案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档案管理者的观念受到了冲击,新的社会形势期待新的档案管理办法的产生。从内容收集到档案的法治建设,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期待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编辑学理论中,学报编辑主体论常从编辑主体的思想立场和文化素养、知识功底和学术素养、职业品格修养等方面论及,这些编辑主体论思想,其实在刘勰《文心雕龙》通篇都有印记,可以说是现代编辑主体观的萌芽.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继承刘勰编辑理念的科学性,启迪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实践,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主体特别是领导者之主体现与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息息相关.通过对领导者之主体现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的内外原因的探究与剖析,可以看出其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深远影响.从民主法治建设的大计出发.我们应从领导者的内外因素着眼,采取有力的措施,保障领导者的主体性能得以正确发挥,以促进国家民主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本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的巨大干涉能力,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社会的发展之间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特别是到60~70年代,不断出现人类发展困境的警告,人类开始探讨走出困境的途经和办法,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现已被世人接受。80年代初,最初由美国学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在1987年被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作为关键性概念使用,将“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母公司观和主体观进行了论述,并以实际的例子详细说明了两种不同观点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区别,重点阐述了两种观点下对商誉和少数股东权益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主体的解放和实践"新道路"进行了一个世纪的理论探索,尽管这条"新道路"是以直接告别无产阶级革命为前提,以社会批判、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等为表现形式,但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客体辩证法和阶级意识革命到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和弗罗姆的"健全的人格",再到哈贝马斯的交互主体观,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主体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