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5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84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女人世界》2009,(3):78-79
春天来了,空气中流淌着一种鲜活的气息。时尚潮流的靓女们褪去了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色彩艳丽的春装,一片春机昂然。伴随着春的归米,百花争艳,姹紫嫣红,鹏城的缤纷回来了。在这个缤纷的春季,中影今典影城特别策划了“今典丽人电影季”,让鹏城的潮流靓女们在喧闹嘈杂的城市里,“影”约在今典影城,畅享着五星级影城的视觉盛宴,从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电影故事中,感悟出人生的悲欢离合,独享一份别样的春之趣。  相似文献   
22.
《江西社会科学》2014,(6):91-96
在隋炀帝的文学生涯中,他曾先后受到南朝两种不同文学风尚的影响。炀帝文学启蒙之时,学的是庾信体的轻艳文风。后来接触到后梁文人柳錎,转而接受其"典丽"风格。而"典丽"又是昭明太子萧统所主张的文学观念,强调文质、古今和雅俗的结合。《隋书·文学传序》对炀帝的评价正集中于其典丽文风。也只有梳理清楚炀帝的文学渊源,才能准确地解读《文学传序》的相关描述并合理地认识炀帝的创作。他身上的所谓南北文学的痕迹,只不过是"典丽"风格的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23.
自东汉王逸以来,学界对<离骚>乱辞的解释存在颇多争议和疏漏,譬如彭成为何许人,为一或为二,彭咸水死说的证据何在,释"彭成之所居"为水死的合理性又何在?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楚辞>文本和当时语用实例,提出:彭成本为二人,彭咸水死说系汉人因屈原水死逆推所得,<离骚>中的彭咸是诗人对他所请教的巫师的借代称呼."居"是安顿之意,"从彭成之所居"即听从巫师的指点,"所居"的内容则是"远逝",这在<离骚>文本中皆有落实.因而<离骚>乱辞只是对前文的总结:前二句对应诗歌的前半篇,痛陈"国无人莫我知"的苦闷;后二句对应诗歌的后半篇,叙述"彭咸"等巫师的指点以及诗人如何听从他(们)的安排.  相似文献   
24.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第5册,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人格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对陶渊明的榜样式的模仿会不会也埋下"归隐"的种子,在今后社会的强烈竞争中生根发芽并且消极的看待生活和工作?答案是肯定的。当今社会许多80后就选择了"归隐",或行为上的归隐,或精神上的归隐,这与时代的发展相矛盾。为避免这一现象的扩大化,在学校的教学中应从教师的引导入手,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此文时辩证的看待此文的价值,明确的意识到"归隐"的当代价值,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5.
在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约翰·邓恩进行了别离与情爱的哲学思辨,由此说明情侣间应该把他们的别离看成只是躯体上的离别,而非精神上的分离.精神爱情之美是本诗的思想感情线索,贯穿着全诗的语言表述和信息传送,也决定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和整体美感.  相似文献   
26.
俗赋除了具有铺写、用韵、虚拟等赋体特征之外,又兼有浅近、诙谐、实用等的俗文学性质。依俗赋的特质,可将其分为祈愿、诙谐、故事寓言、隐语、认知、铺叙、论辩等类。祈愿类俗赋有驱傩辞、上梁文、撒帐辞等民俗应用文。祈愿类的俗赋含有基层民众的生活愿望,表现出铺排的文学效果,兼具有民俗研究与文学欣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7.
王应麟的文体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辞学指南》和《玉海.艺文》两部著作中。对所著录的大量文体,两书均依刘勰"原释选敷"这一文体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其中,不但汇聚了丰富的文体概念范畴术语,而且集中体现了他鲜明的辨体理念。既有"综罗文献"之功,也能出之己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学思想体系。王氏丰富的文体学思想的构建和形成,与其"综罗文献"的史学思想,师承朱熹、吕祖谦、真德秀等通儒硕学,以及以"博学宏词科"出身为荣耀等学术背景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8.
《学术界》ao11年第7期《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几个问题》一文,针对《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的观点进行辩驳,但是,强调字面义不能否定双关义的存在,双关义不会给陶渊明带来“僭逆”之罪,双关义的存在尽管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否证的方法宜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9.
周山 《社会科学》2012,(1):131-135
《周易》卦爻辞曾一度被认为是占筮的记录,然而对此书需要作三点思考:一,具有明象功能的卦辞爻辞,在《周易》推理系统中作为类比的譬喻例子具有由此及彼的逻辑功能;二,爻辞"或跃在渊"长期以来存在误读,需要重新解读;三,吉凶断语是一种价值评判标准,对几千年来人们的思考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对命辞的几种常见形式及其变化形式的描写分析,支持了命辞的性质是问句的传统看法.同时,对对贞形式的命辞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