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5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84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僮约》及《责髯奴辞》是汉代赋家王褒入仕之前的作品,在艺术上颇有成就,表现出作者世俗化和诙谐性的创作兴趣。入仕之后,王褒的创作风格和内容与此迥异,这与当时宫廷的政治需要和审美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82.
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传播与诗歌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文人结集风气盛行,歌辞集、存于文人总集别集中的辑录歌辞等歌辞文本传播方式的产生, 使歌辞的文化功能出现分化与转移:文人歌辞音乐意义之外的诗性特质开始受到重视,歌辞离开音乐而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价值得到认可。文本传播作为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外的新生之物,所带来的文人歌辞从音乐意义向歌辞诗性意义的转移尤其引人注目,于是在诗歌创作内容、生存方式、诗歌创作观念等方面均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从而使中国诗歌发展获得诸多创新变化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3.
84.
文章对扬雄、班固等人的文学分类观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共同的特点是依据作品所含政教意义的大小、多少或有无分类,而不是像后世人和现代人一样根据作品的题材、形式、风格等其他标准分类,这表现出儒家诗学对汉代文学分类观念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5.
沈约《宋书·乐志》收录了一些汉魏六朝时期的“声辞合写”的乐府古辞。所谓“声辞合写”就是将歌词与虚词(有声无义)以及音乐、舞蹈术语一起记录。原本是歌词用大字书写,“声辞”用小字书写;后来大小字不分,因此,无法解读,遂成千古之谜。另外,乐工在抄录时用了若干音同、音近的别字。现在这些乐府古辞大体上已经被解读出来,这就为汉语语音史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语音资料。  相似文献   
86.
严明 《学习与探索》2006,(4):127-132
朝鲜李朝时期,朝鲜汉诗人对中国汉诗所表现的主题、采用的艺术形式及审美标准进行了大量借鉴,并与本国的民歌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时调。时调歌辞的发展衍变表明:汉文诗歌的发展,使朝鲜国文诗歌得到艺术上的提升和创作发展的机会;而朝鲜国文诗歌反过来又推动朝鲜汉诗的进步发展和本民族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87.
盟誓是春秋时代的一种社会时尚,是动乱年代信义丧失后公私之间外交上的一种软弱行为。盟誓语言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非自然性语言,非常值得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批地下语言材料的出土,使这种研究更具备条件。笔者以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语料,穷尽性地搜集其中的盟语誓辞,根据其行文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归纳对比,分别探讨春秋时期在社会政治和人际关系中占有独特地位的盟和誓各自相同而又相异的语言特点及其成因,再用以相关文献为参证,以便结论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88.
该文在前辈学者对<班簋>考释的基础上,通过对铭文的语言学审视,综合运用偏旁分析法、二重证据法和语法规则,发现"(钅正戈)人"即<诗经·小雅·采芑>"钲人伐鼓"之钲人,并结合训诂资料及<周礼·地官·鼓人>所记"鼓人"职责,探得"钲人"是在将帅指令下通过击打钲鼓向军队传递行止命令的官吏;"遣"是个表示"施""舍"义的动词;通过<班簋>铭文、周人观念、<诗经>原文和孟子解诗的比较,求得"天畏否畀屯陟"中的"天畏"是一个定语后置式的名词短语;通过"天畏否畀屯陟"与<周书·多方>"惟天不畀纯"对勘,从语境与行文的角度,证成<班簋>铭"天畏否畀屯陟"之"否"当读为"丕"、训为大;"惟乍昭考爽谥曰大政"意为以被称为执政大臣的英明父亲为榜样.  相似文献   
89.
从就职演说辞看肯尼迪演说的文体风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肯尼迪的总统就职演说辞一直被认为是一篇演讲中的经典之作。本论文从文体学的角度 ,在词法、句法、修辞、语篇等各个层面 ,对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辞进行分析 ,揭示其文体特征 ,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肯尼迪的演讲艺术 ,并学习一些演讲中的语言技巧 ,提高演讲水平。  相似文献   
90.
本文对宋词之艺术技法作管窥蠡测.全文包括三个部分.分别论述宋词丽雅融合的艺术.巧妙使用叠字的艺术.曲折深婉、结而未尽的艺术.各部分既可独立成篇.又都统摄在文章的总题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