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探讨古琴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种种联系,在礼乐文明的语境下,对古琴的记载与阐释广泛见于各类儒家经典以及典章制度,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层面均扮演重要角色。先秦时期,作为祭祀活动使用的乐器,琴、瑟屡见于古代礼书。至汉代,琴所具有的宗庙礼乐身份开始出现变化,逐渐进入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饶宗颐先生将琴学与中国哲学,儒、释、道三教,乃至其所涵括的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相联系,提出“琴道”这一理念。又结合琴史,在形而上的高度理解古人赋予琴曲的哲学内涵。以古史、古学论琴曲,广及三教,对琴道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使我们从琴学研究角度,对先生在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领域的视野与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2.
《礼记·乐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乐论经共文献,共内容广泛。就共音乐教育思想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乐是由心感物动,情发于外而生,故乐有陶冶人情操、纯洁人心灵、节制人情欲之功用;其二,具有“德”的内容的音乐与教育,是音乐教育发挥其改变人品操行作用的重要前提;其三,乐有“移风易俗”的特性,听乐可以知政和弘扬羡善道德之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63.
郭店儒商是孔子到孟子过渡时期的学术史料,同时又是楚太子学习的教材,因此可以将其称为思孟学派的"教科书"。思孟"教科书"的特点在于:以《诗》、《书》为教材,来教书育人,申明为人、从政之道;以礼乐教化为手段,来规范人的言行举止;以明德、有德为最高培养目标,来统率诗书礼之教化。  相似文献   
64.
《乐记》是西汉中期以前古代儒家论“乐”的综合性论著。《乐记》中的“乐”,为原始性的“乐”,其内涵是诗、歌、乐、舞、的总称。古代儒家首先重视的不是作为艺术存在的“乐”,而是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必要方面的“乐教”。《乐记》反映了先秦“乐教”的主要特点:强调音乐的中和之美,反对侈乐;强调音乐演奏的次类相等,反对僭礼之乐;强调闻乐知德、闻乐知风,推崇古乐、反对新声。古代乐教与礼教密切相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5.
诗、乐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春秋时期,诗教与乐教二者内容虽有别,但诗教即乐教,学诗即学乐。在孔子看来,诗教和乐教是人之成为"君子"、有"仁德"者的必要前提,因此,诗教和乐教之"美善"标准要求就是既有至高的艺术追求,更要有符合"仁"德"的内在理念目标。  相似文献   
66.
67.
本文以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述为核心,结合《礼记·乐记》等经典的相关论述,并借鉴古希腊柏拉图的论述,对乐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的功能作新的解析。乐在兴于诗过程中发挥诗乐一体的功能,并起到统帅作用;在立于礼过程中发挥礼乐相成的功能,并起到核心作用;在成于乐的过程中,发挥致于中和的功能,并起到大本达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儒家经典《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载体,它记录着包括孔子"乐教"思想在内的诸多思想主张。孔子"乐教"思想饱含浓厚的伦理和教育色彩,尤其是"孔颜之乐"成为很多后世儒者追求的境界。孔子"乐教"思想的时代化是其不断符合时代发展,增强其生命活力的关键之举。实践信息理性是立足于现实,把握当代发展脉络的时代性思维。运用实践信息理性解读孔子"乐教"思想,重新阐释孔子"乐教"思想,赋予其时代性涵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和”作为表现文艺思想的词语,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一作为古人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标准;二作为音乐术语,它是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延伸,成为衡量音乐的标准;三,在先秦文学思想中,“和”作为一个术语虽未用于对文学现象进行批评,但对诗与文的审美要求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5月26日.“清华-伯克利周”在清华大学正式拉开帷幕。两校在一周的时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这是清华大学首次与美国高校举办大学周活动。伯克利是加州大学分校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一所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卓越的学术声望,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自1939年以来,该校共有20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5月27日,前来参加“清华-伯克利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柏嗣乐(George Breslauer)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办学理念、本科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师资引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