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语用预设的隐蔽性经常在庭审过程中被公诉人用作讯问被告人的语言策略。根据公诉人的主观意图不同,将事实性预设分成:存在性预设和假设性预设。并从认知焦点、话题转换和顺应被告人心理世界等方面分析了公诉人事实性预设的生成理据,希望能对相关研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32.
陈伟 《兰州学刊》2008,(8):8-10
文章是对哈贝马斯法哲学的核心范畴——事实性与有效性——的语言学基础进行的阐释。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在语言层面上的张力是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真理理论、意义理论的主要论域。因此,对这一问题的阐明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哈贝马斯后期政治哲学、法哲学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语言学转向后究竞什么是思想、事实、规范等这些法哲学基本问题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33.
海德格尔区分世界为“周围、共在与自身”三重结构要素,并在“自然”的自身遮蔽与“自身性”的敞开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让事实性的生命经验在世界整体的边缘域构成、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及世界与物的区分中层层展开。其效果在于一方面能在裂缝(die Fuge)中接受存在的被给与,另一方面又不偏袒地与历史世界发生嵌合(der Fug)关系——“Fuge”一词正是这一“张力”的反映,以此来拯救世界与哲学的危机,从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可能世界理论中的事实性叙述和虚构性叙述出发,通过探讨两种叙述模式的特点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绾和相互对立的特点,事实性叙述中掺杂着对于可能世界的描绘,虚构性叙述中的许多事实则来自于实在世界,比较分析二者的特点来探讨可能叙事。  相似文献   
35.
意外考试悖论是认识论上的一个经典悖论,它的提出直接对人的"认识"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先前有大量的文献探讨这一个悖论的解决方案.回顾意外考试悖论的各种形式和部分解决方案,以及对于这些解决方案的一些质疑,指出这一些解决方案的不足.鉴于索伦森构造了新的悖论来反驳克里普克的解决方案,于是建立一个公理体系来验证索伦森悖论的合理性,并且基于这一个公理体系讨论其中每一条公理的可行性;同时提出拒斥"知识蕴含真理",引入变量和用更复杂的逻辑系统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来对它们的优劣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6.
哈贝马斯在讨论法律问题时使用的事实性和有效性的概念可以引入执政党执政问题的研究。民众被迫接受执政的结果或者执政党制定的相关制度规则,这是执政党执政的事实性问题。而通过与公民的商谈和对话,取得公民对执政党的认可和自觉尊重,这是执政党执政的有效性问题。在商谈原则基础上的协商政治可以成为执政党新的社会整合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更有力地增强执政党执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现行价值哲学将"价值"理解为物对人的直接关系(包括需要、效用等等),这是作为物与人直接关系的"事实性价值",但最重要的价值不是这种价值,而是"映射性价值",它由人的主体将其所持有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赋予客体对象而生成,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价值纽带。社会历史实践过程就是价值世界的生产过程。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其社会化的生命投射并凝结于产品中,以产品为媒介而生成作为生产关系的劳动价值。生产关系决定社会意识,从而形成各种价值观念,其投射到客观对象中生成了各类价值:投射于社会利益关系行为而形成伦理价值,投射于与其相应的感性形象而创造美学价值,投射于人类认知活动而创造关于真理性的价值。这种"赋价过程"并非随意的主观过程,它遵循价值世界规律,将被赋价的客体的规律纳入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之中,从而形成了价值哲学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38.
"经典"与"误读"是当代学界和文化界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代美国炙手可热的文学批评家,他在"经典"与"误读"论题上的观点在当今世界可谓卓有影响,但国内学界对于他和它们的研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既包括知识性的或事实性的错谬,也包括理论演绎、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的失当,还有意义表述或理论言说的含混不清乃至自相矛盾等等--而这在当前国内西方文论研究界可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陆扬先生发表在<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上的<经典与误读>一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典型个案.为推动和促进当前国内学术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及时的学术甄别、知识清理和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39.
以探究处分行为的独立性为开端,论证我国存在处分行为。虽然登记和交付从形式上看是债的后续履行行为,但登记和交付实质就是处分行为;在处分行为的独立性方面,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概念、是否受处分权影响、生效要件各有不同;在处分行为的无因性方面,有权处分行为和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物权的变动和债权的效力。《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理解为合同的"转移效力"待定才能解决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我国民法典在法律行为这一章节应对处分行为的事实性和独立性给予相应的法律地位,对于复杂玄妙的处分行为的无因性问题,我们仍需在理论上继续探讨,在立法上谨慎行事。  相似文献   
40.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面临着社会治理理念的重大变革——由构建法制社会转向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进步无疑会引起既有的社会制度与政治目标之间呈现一定程度的张力。如何正确看待这一张力,并且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与政治目标之间的有机融合,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个体与政治体之间并非直接相关,个体是通过社会层级结构将自身融入社会整体,通过此社会整体与政治体产生有机联系,因此,有效协调社会层级结构内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谋求事实性与价值性之间的和谐发展,是推动中国社会迈向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