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赵振 《兰州学刊》2007,(6):179-181
北宋中期,由于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经典文献的真实性和传统注疏之学的合理性遭到了质疑.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之下,为了构建自己的理学思想体系,二程一方面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胆的怀疑,甚至不惜移易经文次序;另一方面对传统注疏之学给予了批判,注重经典义理的阐发,从而表现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2.
二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德教实践中提出了因材施教法、循序渐进法、情感教育法、启发诱导法和养成教育法等德教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3.
程颢、程颐兄弟在北宋创立了洛学 ,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理学的奠基者 ,影响深远。近代以来 ,论者多对其学严于在专制意识上的针砭、唯心论性质方面的批判 ,疏于揭示和弘扬其学中的积极层面。本文就此据实进行了审慎探索 ,指出二程洛学富有创新意识和辩证智慧 ,科学思想深刻 ,洛学中蕴含着二程兄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崇高精神 ,体现了洛学的现代价值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4.
二程接续儒家道统,以批判佛老、复兴儒学为己任,提出"天理即道",并以自身的政治、学术实践抵御和限制君权对道义的戕害。但二程对道统议题的理解有其局限和不足,在现实政治中,他们的道统理想无法真正实现对政统的超越和支配,只能成为在思想领域指引着实践政治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35.
程门后学对格物的指向、格物的效验、格物的途径的解释基本延续甚至扩大了其师的分歧。呈现出工夫内向化的倾向。程门弟子的论述虽然有诸多弊病,但朱子格致论的建构正是在批判二程弟子的格致论上建立起来的。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偏内遗外、格物次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6.
杨建祥 《中州学刊》2013,(1):122-126
"熟仁",是儒家文化中一个极富意蕴的概念。二程的"熟仁"之辨别具一格。二程论"熟仁",依孔、孟熟仁之意而来,并以特殊的创意,化"熟仁"为方法论,努力挖掘孔、孟"熟仁"之底蕴,并以"心熟"、"敬以直内"、"学要信与熟"、"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等几个方面,深入展开了自孔、孟以来的"熟仁"观念,并赋予了"熟仁"在做人之道、做官之道上的特殊内容,也特殊地成为了儒家"熟仁"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7.
[摘要]二程的“天理”论不仅构建了宋代新儒学贯通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普遍法则,更是儒家知识分子争回政治话语的自觉行动。但以往对二程的哲学探讨,多停留在对其义理、心性、为学工夫等问题的阐发,忽视了二程“天理”精神的一个重要焦点,即对重建国家权威和政治秩序的现实诉求。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问题,多与道德问题勾连在一起,导致了对道德的理解走向多元和相对,支撑政治权威的终极依据被消解在权力斗争的藉口中,“天理”思想所蕴含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在现实处境中被丢弃。因此,如何将二程“天理”学说的现实政治指向提炼出来,而又对其内在的超越境界作出正确评价,就成为研究二程政治哲学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8.
刘京菊 《晋阳学刊》2014,(6):136-139
程门弟子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在二程的引领下解读张载之《西铭》。因体会《西铭》"言体而不及用",质疑其容易流于墨家之兼爱,求教程颐,激发程颐以"理一而分殊"概括《西铭》之旨意。经往复探讨及精思力索,杨时接受"理一分殊"说并作发挥,提出"理一为仁,分殊为义"、"用未尝离体"、"即体而言,分在其中"等论点。杨时阐发的"理一分殊"的伦理内涵及重视分殊的思想促进了洛学的发展,并对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9.
邢恕是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理学人物,二程弟子,郑州原武人,元祐年间贬谪永州。《全宋诗》收录其诗作共10首,其中6首作于湖南永州,此外又有散文1篇,题名7通,也作于永州,部分石刻真迹保留至今。本文即以永州所见摩崖石刻,参以方志,对邢恕所作石刻作一汇考,冀补史阙。  相似文献   
40.
过去的学术界通常将程朱理学不作区分。程朱理学究竟有哪些同与异?二者的共同处在于将"理"视为某种超越于经验的、绝对的存在,它是某类事物的所以然者或自性。在程朱看来,宇宙是一个整体性存在,宇宙整体的生存之道便是天理或公道,这个天理或公道便是仁。这是他们的一致处。不同处在于,二程之理只有公理、天理,它不仅是宇宙之理,也是万物之理,即万物分有了同一个天理;朱熹则认为宇宙不仅有天理、公道,而且每类事物包括无生意的种类都有自己的理,世上不仅有公理,而且有不同的别理。这是二程理学所没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