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1.
名人也是人,和普通人一样要食人间烟火。但由于名人身份不同,所以名人和饮食之间便有了许多说不完道不尽的趣闻轶事。相声大师马季喜欢吃面食,尤其喜欢自己亲手做的炸酱面。他做炸酱面的厨艺"绝活"是:宽油炝  相似文献   
12.
吴志菲 《老年人》2013,(12):16-17
“著作等身”,这词用在于光远身上一点也不过分。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生写出近百部著作,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十几个领域。于光远爱用铅笔写字,用过后便把笔头留下来。未曾想,几十年里竞收藏了两千多个铅笔头。  相似文献   
13.
《杨匏安传》的出版发行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杨匏安传》一书的诞生是由各方面因素促成的,最主要是源于北京的动力。其中有时任团中央领导人的胡锦涛等同志的热情帮助,有于光远等老一辈革命家、理论家的殷切期望和悉心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陈为邦 《城市》2012,(6):3-4
曹老仙逝了.我国城市科学界和城市规划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和老前辈.我们无比悲痛! 在这沉痛的时刻,我们不能忘记他作为我国城市科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创建和推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的历史功绩.他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28年来,对中国城市科学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3日,首都学术界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于光远学术思想研讨会”,200余人到会。李成勋主持会议并做了简短的致辞:中同知识产权出版社将特意印制的2000余万字的76本于光远全部著作带到会上,作为献给这次研讨会的一份贺礼。  相似文献   
16.
高伟梧 《市民》2006,(2):104-107
“珍视人类精神遗产” 还是十年前,于光远先生业广州,笔者陪同在珠岛宾馆同广东省几位老领导聚会,由任仲夷伉俪介绍认识了久仰的吴南生同志及其夫人许英大姐,此是初识。  相似文献   
17.
斐舟 《老人天地》2013,(11):20-21
于光远的最低目标是活80万个小时。他说:“活到九十一岁又九十五天的人,如果还能做点工作,生活还有点乐趣,就可算是相当理想的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两次挨打的经历于光远讲过两次挨打的经历。一次是在家中写大字,不知什么地方写得不好,在一旁观看的父亲一拳打在手臂上,正写着的字成了一个黑疙瘩。于光远一生气,就这样交给老师。老师问黑疙瘩是怎么回事,于光远说这是父亲弄的。另一次是在学校,教室里有一块打手心的板子,老师看谁不顺眼,并不亲  相似文献   
19.
于光远把经济思想史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看法划分为排斥论、消极结合论、积极结合论。于光远的主体论有两个:狭义的和广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狭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体现了他对市场经济的辩证思维,而广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对中国经济改革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列著作研究会于1984年11月20日至26日在南昌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理论问题,现摘要介绍如下: 一、关于要重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问题 这个问题,最早是于光远同志在1983年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报告会上提出来的,他希望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但是,后来被异化问题的讨论淹没了。在这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