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44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986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我国重要典籍《山海经》具有原始思维的特征 ,这使它显示出直觉思维、互渗律及对矛盾采取不关心态度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尤其是《山海经》所带有的“双重直观”的重要特点 ,更揭示出了这部典籍积淀着中华民族原始先民的神话思维特征与图腾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12.
江苏与西部各省区在地理区位、资源占有、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制度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经济发展的较大落差使江苏与西部经济合作具有鲜明的互需性、互补性、互利性、互进性的特征 ,从而使江苏与西部联动发展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客观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又一次显示了自己的永新特征:它不断脱出既有的形貌,日益变得轻盈、灵巧、液化、流变,它的经验结果也更为不确定和难以预料。这造成了现代叙事和想像的“衰败”,也使社会学的批判和反思走向亢奋。然而,在西方社会学“新三圣”的现代性理论中,激进具象下隐匿的深沉困惑和焦虑表明,这无以挽回旧式现代性的总体颓落之势。与此同时,现代性在中国正面对着一种新生。“社会互构”理论指出了新型现代性的大趋势,即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本的实践选择,正在促使资本从目的性意义向手段性位置回归。这一理论还阐释了,通过多元社会主体的“互构谐变”,推进社会沟通、对话、协商以及论坛和听证的制度化,实现我们对于和谐社会的共同期待。正是这一来自实践的理路,使理论社会学拥有了一个赢得未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该文坚持中西文化互阐的立场,揭示郭沫若早期诗学话语建构的真相其“无目的”论诗学话语的建构就奠基在中西文化的比照参证之中。郭沫若在倡导文艺“无目的”的同时,并不反对文艺的功利性,有时甚至不惜夸大文艺的社会作用,看起来两相矛盾,但实际上是郭沫若以“人格”为中介,强调个性人格的自然流露与社会性的自然转化,既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又不忽视文艺的特殊规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诗学沿革、文体流变、创作 心理和接受美学等视点审视了我国古典诗歌叙述口吻模糊性的特 征这一命题,认为口吻互渗、口吻互叠、口吻的转移与替代等因素使诗歌表述具有不确定性 和多向性,这是促成中国诗歌独特美学品格和艺术个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学、音乐艺术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借鉴、补充、配合、孕育和启发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概念作为重要的文本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方法论。本文从文本批评的角度 ,把互文性理论放在文学翻译中阅读和书写的框架下 ,通过梳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讨论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和界定。本文认为这种讨论有益于对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互文性观点对朱生豪译莎士比亚选段进行个案分析 ,以探讨译者的决定是否受到互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后期的科学背景下,恩格斯借助于当时科学理论的最新成就系统地勾画了"我们世界"的一幅幅画面.主要包括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画面、联系的和谐性和运动的发展性画面、运动不灭的画面、生命存在的画面、生命起源的画面、生命进化的画面和人的进化发展的画面,这些画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恩格斯的辩证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独具特色的很多造型手段,本身就具有与现代设计手段的相通之处.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分析了大量作品,指出现代艺术设计应不断拓展与本土民族艺术语言互通、互补、互融和互动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20.
邓晓芒 《学术界》2008,1(3):106-117
2007年,江苏的<学海>杂志第1期发表笔者长文<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批评郭齐勇教授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引来陈乔见、丁为祥、龚建平和胡治洪四位先生的反驳,四篇反驳文章栽于<学海>杂志当年第2期;笔者于该杂志当年第4期又发表回应文章<就"亲亲互隐"问题答四儒生>,对四篇文章逐一作答;该杂志于当年第6期又发表四位先生的再反驳.现在这篇文章是对去年<学海>第6期所裁四篇针对我的文章的再回应,其中有关儒家"亲亲互隐"问题的争论仍是核心,但扩展到如何解读中西经典、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理性和仁德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