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02篇
社会学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将处于近代终端的“南社”和处于现代开端的“五四”运动这两个“端点”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阐述了南社人在酝酿成立南社的初期即表现出两方面的觉醒 :一是民族爱国意识的觉醒 ,一是民主反封建意识的觉醒。“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在现代的继续和深化。它既是“一种自然的趋势” ,又是对辛亥革命前学生运动的一种扬弃  相似文献   
62.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伟大进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进步观念和思想,总是会成为先导。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五四精神及其思想解放的意义,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的经验,为新时代解放思想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借鉴,从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3.
64.
近代以来,大众的主权观念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终于在“五四”时期得到了确认。在这一过程中,铁路路权作为国家主权的具体象征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前夕,北洋政府中的旧交通系、新交通系、研究系三大政治派系围绕着是否要统一铁路权益、实行五国共管进行了一场论争。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由政府内部党争引发、国外势力纷纷粉墨登场、国内有识之士踊跃参与的国是讨论。这场论争与山东问题紧密关联,使人们外争主权、内争民权的意识愈发强烈,对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2008年7月,经过4年艰辛劳作,由李良明、田子渝、曾成贵主编的四卷本<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迄今为止以湖北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研究对象史料最完备、内容最翔实、观点最新颖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66.
我国比较正规意义上的留学教育仅有一个半世纪多一点儿的历史,却涌现了三次颇有影响的留学大潮。第一次留学潮出现于20世纪初年,是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直接为辛亥革命做了人才和思想舆论的保证。第二次留学潮涌现在五四运动之后,  相似文献   
67.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对整个五四运动都起了巨大而全面的作用:梁启超直接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而北京大学是由康有为、梁启超所办强学会官书局演变而来;以《新青年》为标识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梁启超的影响;五四运动的两大旗帜是“民主”与“科学”,而作为“新思想界勇士”的梁启超正是这方面的先驱;梁启超领导的政治派别研究系也与五四人建立了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8.
山西崞县 (今归定襄 )著名士绅梁善济 ,作为清季立宪派元老、民初中国政党政治之核心人物、“研究系”首脑之一 ,总的说来是在中国新旧历史转折关头随世 (时 )而进的 ,表现出中国现代历史上初始之资产阶段、地方士绅的进步性 ,但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困守于传统激进主义观念 ,漠视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活动的历史意义 ,对其人物的研究多有空白。笔者试从民初梁善济在京政治活动窥领“五四”前后中国资产阶级头面人物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以及思想革命中产生的作用 ,从而给以应有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9.
吴汉全 《江淮论坛》2001,2(2):32-38
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性事件 ,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五四运动期间的李大钊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向新的方向发展 ,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提出了革命 -现代化的新途径和现代民族国家的目标 ,所有这些为五四运动在中国社会现代化中地位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0.
1920~1924年中国学界出现一股"泰戈尔热",其根本原因是泰戈尔的思想、风格与"五四"文学的现代诉求相吻合.当时,刊登泰戈尔的载体众多、特点各异,翻译泰戈尔的作品数量巨大、体裁广泛,并形成了强大的译介与研究群体."泰戈尔热"不仅启迪一批五四作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促进了中国旧文学向新文学的转化;而且还引起了五四知识界激烈的思想文化论争,促使五四知识分子思考如何对待新文学、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等一系列关乎中国文化走向的重要问题;此外这股热潮还沟通了中断千年的中印文化交流,奠定了印度中国学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印度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