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02篇
社会学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社区》2011,(30):F0003-F0003
长安街修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有“神州第一街”的美誉,至今已经有六百年历史。起初,长安街只是明,清皇室通道,随后长安街经历了一次次嬗变。20世纪初.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风起云涌.“五四运动”要求民主.科学的喊声就是从这里传遍全国。  相似文献   
92.
刘仰东 《源流》2011,(1):30-31
五四运动前,曹汝霖曾集交通总长、财政总长、交通银行总理等数职于一身,是北洋政府权重一时的政客。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由于部分列强与日本事前签署了密  相似文献   
93.
五四运动既是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也是救亡爱国运动。梁启超与五四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倡导“新民”学说和“文界革命”,反省传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对五四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游历欧洲的梁启超以私人身份旁听巴黎和会,维护中国权益,及时将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主权的消息传到国内,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虽然梁启超晚年思想渐趋保守,但他仍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个性独立、民主自由、科学精神、道德革命表示赞许,他是新文化运动的辩护者而非敌对者。欧游归国后,梁启超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意义,希望五四运动变外交的国民运动为内政的国民运动,建议青年致力于文化运动以光大五四运动的价值。同时对五四运动中科学万能论、科学口号化等缺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4.
鲁迅早期主要站在浪漫主义的立场,对现代西方文明扼杀人的个性、禁锢人的心灵进行了批判.中后期,他着眼于中国社会现实,对启蒙价值观念引进到中国后产生的移植性、空幻性问题进行了思考.鲁迅还对自我的启蒙者身份进行拷问,批判了启蒙者的偏执与狂热,揭示了启蒙者被迫放弃启蒙无路可走的处境.  相似文献   
95.
窦尼 《中华魂》2012,(8):59-62
"五四"落潮之后,1920年秋天,时任山东省议会秘书长的王乐平收到一封上海来信,信的署名是:陈独秀。这是当时中国无人不晓的一个名字。早在"五四运动"之前,王乐平就与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陈独秀相识,此后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私交。在这封信里,陈独秀开门见山,邀约由王乐平出面组建山东共产主义小组,为政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96.
从经济角度,探讨了五四时期上海的经济发展对上海学生、商人、工人联合斗争的影响;探讨了上海与相关地区形成的经济通讯网络,在扩大联合斗争中影响的作用;从而推论出,上海经济发展的程度对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并聘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 ,使当时主张教育救国与文化救国的思潮在北大相汇合。北大通过蔡元培的革新与新文化运动 ,迅速出现崭新的面貌 ,而其最主要的则是形成科学民主的校格、健全奋斗的人格、开新向上的学格与个性自觉的群格 ,从而使北大在教育上、思想文化上处于第一提琴手的位置 ,进而在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中 ,水到渠成地成为中心与主导者。在回顾北大与五四运动关系时 ,注意寻本溯源 ,探讨更为内在的联系 ,对于理解当今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当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8.
毛泽东把陈独秀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是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至整个五四运动时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因此,在纪念五四运动的雕塑中,应该把陈独秀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  相似文献   
99.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民众观是二重的,一面同情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肯定他们的作用;另一面却又谩骂人民群众,蔑视他们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一是陈独秀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环境使然;二是陈独秀自身存在着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即唯心的英雄史观和唯物史观使然。  相似文献   
100.
书鉴于孙中山与国民革命的研究存在着未能正视国民革命特殊性而引致的评价殊异的“两极现象”,将国民革命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别进行比较,从中揭示国民革命的特性:“国民革命是非西方模式、非俄国模式的独特革命”,是“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