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少人倡性善学说.唐初,已有人主张性善,后来封建文人逐步认识到性善说对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以巩固统治的重要性,开始表彰孟子性善学说,唐代国家科举考试也反映了此点.在广大群众纷纷要求平等平均的时候,封建统治者特别重视貌似"人性平等"的孟子学说,看来是有针对性的.在当时佛性论刺激下,许多学者在融合孟、佛心性学说上进行探索,但众说纷纭,缺乏内在联系,还没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2.
《老年世界》2011,(2):42-42
什么是“智” “智”,传统社会的价值范畴,“五常”之一。这里的“智”,不是佛家之顿悟,也不是科学智慧,而是道德智慧,即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儒家学者认为,具备了这种道德智慧,才能成为君子。如孟子认为,“智”为“是非之心”,人只要尽心,进一步充实自己的道德智慧,就能知性,知天,继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孔子则将智、仁、勇三者并提:“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将其视作君子的美德。  相似文献   
33.
相冲在上梁山之前,有两个兄弟。一个是自幼相交,长大后一直是同事,陆谦陆虞候是也;一个是偶然缘分,一朝相见,互相佩服,当下便结为兄弟,鲁达鲁智深是也。中国人极重友道,朋友之谊被列入“五常”。而且,《尚书》上还说,“人惟求旧”,老朋友要胜过新相识。所以,林冲对陆谦就比对鲁智深好,他也更信任陆谦。  相似文献   
34.
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融入时代潮流的必由之路。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机构重组、“五常法”管理、建立图书馆日、业务工作对外承包、学科馆员制度和虚拟咨询等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如何实现从现有模式向创新模式的转轨,以及如何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是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5.
五常在中国经济学界是极富争议的人物。在非学术论文中,张五常的话语往往比较夸张,受到很多非议。但他的学术是科学的、是理性的。正是这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使他的理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使之拥有深刻的洞察力和解释现实的能力。他针对中国经济学研究中的问题,对于科学或实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有很多重要的论述。他的研究方法及论述,对推动中国经济学从阐释政策,或基于经验、伦理规范提出政策建议向科学或实证的经济学转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目前高职旅游院校酒店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同时,引入饭店企业的五常法管理理念,提出几点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8.
从阐释谢无量《蜀学会叙》入手,初步总结出“蜀学”的五个特征:一是独特的古史体系,即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三皇”体系,和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为世系的“五帝(王)”体系。二是大禹所创《洪范》之“五行”、《连山》之“阴阳”等观念,为后世儒家奠定了哲学基础。三是有别于中原“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观念,蜀学自严遵以下构建了“道德仁义礼”(或“道德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四是在孔子“六经”、汉人“五经”和唐人“九经”的构架上,蜀学每每有所突破,率先构建起“七经”和“十三经”的经典体系,并为正统儒学所接受。五是蜀中自古流传的“皇人”信仰、仙道传统,造成了老子入蜀修仙的传说,也成就了张道陵入蜀创教的功绩。  相似文献   
39.
儒学是一个以全面安排人间政治秩序为目标、以探求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秩序理性主义,它把追求“王权主义→小康社会→大同世界”。作为自己的求索路径和理想归依,并以天命、人性、阴阳这三个基本哲学命题为本体论依据,建构了一个王权主义为核心价值目标,以“己-家-君(国)”为秩序主体、以三纲五常为秩序规范、以家长式权威为秩序力的精巧的君主政治秩序样式。这一秩序样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了持久的运行,其根源在于儒家将“君权神授”、“血缘认同”、“古远传统”、“精英崇拜”分别作为了其政治秩序合法性资源的形上基础、宗法基础、历史基础和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40.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我国伦理型文化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范畴,这一概念经历了先秦孕育至汉代形成的过程,在汉代又有“下落以后而再向上升起以言天命”、“内收以后而再向外扩充以言天下国家”的过程,即“仁、义、礼、智、信”孕育时,由“天道”下落、内收到“人道”,后又经过董仲舒的神秘化、扬雄的道德化和《白虎通》的法典化,形成了以“天命”言天下国家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