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0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65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232篇
社会学   32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的成果。但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有重物质生产而轻人的倾向,忽视了交往理论对人的现实境遇的关切与解答。马克思交往理论认为交往的主体是人,人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被纳入社会生活体系,才能使人的发展具体化和现实化。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挖掘其富含的人本意蕴,反思当代社会人的交往,从而为克服现实社会中制约人的交往健康发展的问题,完善当代社会人的交往方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找到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2.
我之所以花那么多精力来研究成功人士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是因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的缺点就越会表现在行为上。  相似文献   
63.
托班的孩子一般为2~3岁。进入托儿班,他们就要从家长们的百般呵护下、从温馨的家庭环境中走出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新环境中。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一方面,他们对新的环境感到新鲜好奇——想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更多了解,想与老师、同龄的小伙伴们交往,这是他们的深切愿望另一方面,他们又尝受着与亲人分离的焦虑和深深的不安全感,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他们的心灵也受着“煎熬”。  相似文献   
64.
李立 《领导文萃》2009,(18):96-98
一甲子以来。大陆对台政策一脉相承,历经三次重大调整。而在中南海决策、两岸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  相似文献   
65.
丰子恺与鲁迅 1939年3月,丰子恺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便辞别桂林师范,赴宜山浙江大学任艺术指导。由于遇连日大雨,船车不能如期而至,他便利用这段时间画起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连环漫画来。  相似文献   
66.
李静 《民族研究》2007,3(6):22-32
民族交往伴随着民族共同体变迁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也是通过民族交往具体实现与体现的.本文从阐释交往、民族交往出发,论述了作为人类普遍心理与行为的民族交往及其对社会结构变迁的意义,认为民族的交往内驱力、民族交往认知、民族交往情感、民族交往意识,以及民族交往行为是构成民族交往心理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7.
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横跨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茶马古道,它是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来,无数的劳作者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作为汉藏交往与团结的象征,茶马古道原西康省所辖雅安(现四川省雅安市)至康定一线的“背子”,也许就是诠释康巴人文背景映衬下的古道最为真实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68.
本文运用都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回族的居住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民族迁移、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聚居区转变为杂居区,以及城区边缘地带出现的新聚居区,这种变化还在进行之中。这种居住格局的变化虽然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与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此,本文对未来回族的居住格局进行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考述北魏、北周、唐时期出现的诸多追祖李陵的现象,以"拓跋鲜卑系李陵之后"为讨论中心,从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视角出发,来重新梳理和解析此类深为学界所质疑的追祖现象.本文还结合时代背景,将李陵视为一种胡汉杂糅的文化象征符号,探讨了其在北方游牧人与汉地农耕民接触与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70.
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以来,在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和许多行业的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来自东部和邻近农村的流动人员。我国西部是少数族群聚居区,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广阔空间,也存在发展机会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相互竞争关系。为了调查和分析近年来西部的人口流动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我们在西部六个重要城市开展了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本文以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西部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收入与消费情况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这些量化分析的研究成果,将便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族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