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608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5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35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1205篇
社会学   529篇
统计学   1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邱骏  林馨  吕萍 《调研世界》2022,(5):23-32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可能带来跨区域的影响,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溢出效应。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用地效益为主要研究变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两者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随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而变化,呈现“倒U型”的变化关系;(2)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京津冀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在城市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存在异质性,2014年以前表现为正向的溢出效应,而2014年后表现为负向的溢出效应,同时,北京和天津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大,而河北的溢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32.
33.
一、福建省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问题的由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将“海峡西岸”正式写入《建议》,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把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布局。建设部初步将海峡西岸城镇群作为全国八大重点城镇群之一列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加快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十分必要,迫在眉睫。2005年12月26日正值铁道部陆东福副…  相似文献   
34.
地理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生产地到消费中心地之间的地理距离、时间距离与地区种植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了北京周边地区地理区位、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地理区位假说对当前城市周边地区农业生产依然成立,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促进了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而且大大削弱了生产地与中心消费地之间的地理距离(地理区位)对农业生产空间选择的影响。研究同时发现,目前虽然低收入村组农户种植结构基础较为单一,但其近几年的调整幅度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村组农户,在地区果蔬种植和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马太超 《决策导刊》2004,(12):46-47
2004年,奉节县交通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成绩不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36.
《决策》2004,(11):59-59
镜湖街道办事处隶属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位于市中心的繁华闹市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区拥粼粼境湖。抱依依垂柳。忆“十里长街”,展鸠兹风韵,景色优美,交通便捷。“百物翔集。市声若潮”,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商贸繁荣之所,芜湖市重要的金融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37.
交通审美文化是彰显交通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结晶,是社会审美文化体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审美文化以其丰厚意蕴、表现特征、系统结构,鲜明体现了交通审美文化的特质和价值.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意蕴、表征、结构三个重要维度,不仅是对交通审美文化属性的深刻认知,而且是对社会审美文化体系的深刻把握.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的三个重要维度,提出其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和实践参考的新建议,不仅是提升交通审美文化研究理论水平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积极引导交通审美文化发展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38.
3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出现了不少超大社区,这些超大社区不但影响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而且还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对超大社区的交通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超大社区对城市交通特别是周边交通造成了较大影响。案例显示,超大社区的车流量占到主干道的20.86%,尤其是在早高峰出行期间造成了较强的“潮汐交通”压力。究其原因,社区内外条件的静态结构与居民出行和多种交通流相互干扰的动态结构共同造成了超大社区的交通效应;汽车社会的来临,既支持了超大社区的“职住分离”结构,又加剧了交通压力。在未来的城市治理和交通规划中,应严禁超大社区的再建,缩小新建住宅的土地出让规模,对已有的超大社区,需加强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效应评估,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入手,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周边道路设计和路网结构,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相似文献   
39.
干部培训,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过硬队伍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因此,我们要从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其他公共部门的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