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743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1359篇
社会学   12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她们是女人,烈日炎炎,面朝工地背朝天;她们是妻子,甘愿随丈夫天南海北谋生计;她们是母亲,却无法天天守在孩子的身边;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靠自己的双手,在城市的建筑工地上起早贪黑地忙碌着。  相似文献   
52.
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到家乡,过上正常的生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街头救助制度正是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实现相关权利的专门性制度。但是,由于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我国的街头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3.
律师作用的发挥水平是一个国家法治发达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志,公众对律师作用认识的偏差会抑制律师作用的有效发挥。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公众对辩护律师的性质、基本作用、职责、自身权利保障认识上均存在误区,其形成有传统文化浸染、制度不完善、公众权利意识薄弱等多方面原因。为此,必须从制度完善、公众自身权利意识和法律知识提升层面采取有效对策解决之。  相似文献   
54.
不干涉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文件中都有所体现,也被国际法院的案例一再确认。随着人权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国际人权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不干涉原则有了新的发展。通过回顾不干涉原则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不干涉背后的国际法价值,结合国际法实践对这一原则进行梳理和阐释,可以为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不干涉原则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5.
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复杂的,以往的讨论总是基于一种统一的视角,从一种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它,这种认识虽是必要的,却往往陷于笼统和牵强。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度,从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理想与现实的视角——即从它们各自的立论基础来进行讨论,也许对其认识会更加准确到位。  相似文献   
56.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实践证明,缺乏完善的法治体系,国家治理就失去了根本和依据。与法律紧密相关的立法工作,是与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大事。在我国,立法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譬如,商鞅变法、韩非法制等。但是,封建社会的法律与我们现在所讲的法律有本  相似文献   
57.
迷人的金发,高挑的身材,已是四个孩子母亲的她是位马术爱好者,更拥有一个美丽的中国名字——柯黛兰。2013年9月,丈夫柯慕贤出任德国驻华大使,柯黛兰也因此第一次以外交官家属的身份定居中国。回想过去的一年多,柯黛兰感慨地说:“恰恰是因为带着一颗好奇心而来,在中国的经历才变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58.
英国学派人权思想经历了四代学者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国际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派在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寻求一种折中的道路,主张人权是实然和应然两个层次的统一,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建构的产物,人权思想贯穿于多元主义和社会连带主义论争全过程。英国学派认为人权与人的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规则、制度对于人权保护的作用,以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为切入点,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实证分析,同时具有鲜明的西方价值观色彩。  相似文献   
59.
主权与人权都是欧洲近代形成的游戏规则,从诞生起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百年屈辱史"具有刻骨铭心之痛,加之长期存身于险恶的国际环境中,故而坚持近似于"威斯特伐利亚绝对主权"的观点,把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视为最根本的原则问题,作为一切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从最初决定"一边倒"到"反帝、反修"、以及后来的中美关系解冻,均系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为出发点的举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不论从中华传统文化论,还是从社会现状和面临的紧迫任务而论,按欧洲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现代人权理论去强调约束政府权力、伸张公民个人权利,在当时的环境氛围中显然是不合拍的。中国表示支持《联合国宪章》中所提出的人权的基本原则,但强调的是集体人权,体现在对民族自决权的肯定,反对种族歧视、种族隔离等,把人权与民族解放运动联系为一体。  相似文献   
60.
目前,伴随着律师辩护由实体向程序、由审判向审前介入的转变,律师在侦查讯问中在场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课题。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制度的建立,充分赋予了律师的辩护权,不但有利于人权的保障,也有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能够弥补侦查讯问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