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人治与法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出发,分析了人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法治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  相似文献   
82.
儒家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思想是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主流.它对于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儒家的以礼为法,以德为法和重视人治以及综合治理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和行政工作都有所启迪.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古代社会治理思想的合理成分,批判继承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理论,完善社会主义行政制度,对于社会的安定,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我国在反腐方面一直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反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腐败能人"被查处是罪有应得,但难免令人惋惜。反腐陷困的根源在于依法治国方略尚未得以较好地实现,表现为宪法的权威尚未树立、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得不到切实贯彻、人治历史悠久、法治观念淡薄等。解反腐之困须树立宪法权威,坚持依宪治国;须完善制度和体系,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须依法治权,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84.
<正>法治既是人类的共同生活方式,更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承担着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重大责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善治目标的实现。一、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由良法到善治的催化剂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所谓善治,从结果而言就是要实现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要确保这种结果的出现,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准则的法律必须是"善良公正之术"。实际上,法理应反映自然理性和社会正义,否则  相似文献   
85.
<正>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其实质就是社会群体服从和信任领导干部的三种类型。从人类社会宏观发展的维度来看,人类社会必将从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走向法  相似文献   
86.
权力具有支配性和控制性,它是使孤立的个人以一定的方式联合成组织的"黏合剂"。公共权力就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置权,公共权力的运行存在法治与人治两种形态。法治与人治产生的条件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不同。人治可能在短时期内会带来社会的良好秩序,也可能带来社会经济一时的繁荣,公共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却具有人治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7.
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的发展,诸如"人治"、"宗法制"等封建残余思想,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在教育系统也严重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党性党风。试图从"人治"、"宗法制"角度探索导致某些领导干部党性党风问题的深层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8.
陈书翔 《天府新论》2004,(4):131-132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与时俱进 ,从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做出的理论创新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治国方略方面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89.
论儒家的人治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惠昌 《齐鲁学刊》2002,(6):97-103
人治主义是中国儒家政治哲学的实质 ,它以人为核心 ,强调“为政在人” ,主张“施仁政”、“尊贤使能” ,其特点是“为政以德”。就其重视人的素质在政治中的作用而言 ,是有重要价值的 ,但人治毕竟是一种官本位 ,归根到底是以统治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尤其是儒家关于“治人者”与“治于人者”分野的政治偏见 ,更显示出了这种人治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9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积极的应对是政府改革。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政府职能要实现十个方面的转变:由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由全能型转变为有限型;由神秘型转变为透明型;由“任性”型转变为守信型:由重权力转变为重责任;由低效能转变为高效能;由无序转变为有序;由利益倾斜转变为公正超脱;由人治型转变为法治型:由主人型政府转变为公仆型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