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13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27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平时批阅作文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所写的记叙文单调平淡,人物形象不鲜明,文章缺乏感染力。当然,写好记叙文涉及诸多方面因素,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应用好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没有将记叙与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大家都知道,记叙文写作离不开描写,生动的描写会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相似文献   
712.
李伟 《学术探索》2006,(3):127-130
叙事思维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叙事塑造人的主体形象,为人的发展提供楷模。建构具有实践意义的叙事学理论,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作者主体性、叙事动机以及人物形象塑造。这样,才能走出西方现代哲学设下的“人死了”的陷阱,在文学实践中复活人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13.
凌叔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上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后便受到注目,鲁迅、朱自清、沈从文、戈灵、朱光潜等均有评述.在新时期,凌叔华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开拓了认识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时代反思意识的视野.但研究存在不平衡的一面,这表现在研究者偏重于她早期的作品而忽略其后期作品.  相似文献   
714.
在明代科举中,冒籍是一种特殊的科场舞弊行为.从制度层面说,它与其他舞弊手段没有区别; 从科举所标榜的公平、合理的角度看,冒籍又是对科举制度不甚公平、有欠合理的一种反抗和弥补.因此,朝野上下对冒籍持有充分的理解和同情,虽然有严格的处罚规定,但冒籍者不会被轻易指发,也很少会受到严惩.现实社会中对于冒籍的宽纵也影响并反映在通俗小说中.小说作者往往并不将冒籍看作一种舞弊手段,而是将其视为小说人物考取科名的科场利器,并由此发掘出冒籍在人物形象与小说情节方面的诸多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构元素.通过冒籍,我们也可以体察到小说作者对于科举的矛盾心理和隐秘需求.  相似文献   
715.
对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究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剧本文本,分析莎士比亚对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对白中的言辞和表演的描写,来推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研究人物形象对剧情发展的推动和发展的影响,分析人物形象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不断变化的丰富情感和矛盾心理。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深入探究莎士比亚在悲剧中所揭示的人性、道德和命运的主题。  相似文献   
716.
与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相比,余华最新的长篇小说《第七天》所写的亡灵世界同样是现实世界的隐喻和象征,但它对社会现实既批判又寄寓理想和希望,既揭露了现实中的冷酷与暴力,又展示了现实人性温情脉脉的一面.相比《佩德罗·巴拉莫》在小说叙事方式上的探索性、先锋性,《第七天》强烈的故事性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易让人产生艺术平庸之感;其反映社会问题的尖锐性对人物形象饱满性的损害,也是它艺术上欠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717.
罗天娇  刘晓秋 《理论界》2023,(4):94-101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而获得了越发广泛的关注,演员随之面临更高水平的人物形象塑造标准与演绎期待。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戏剧表演艺术的精魂,直接决定了戏剧表演呈现的质量。本文从戏剧表演人物塑造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几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希望可以对相关研究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18.
从喜欢服装设计到学习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从影视人物造型师到高定服装店创始人,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生于文君多年来坚守梦想,在专业领域内小有所成。每天很充实于文君是山东威海人,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也对设计很感兴趣。高中时,她的梦想是去北京学服装设计。为此,高考前她独自前往北京服装学院进修了一年。其间,她提前接触了服装设计的部分专业课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719.
童年经验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人物塑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常常以自己童年接触过的人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他们也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童年时期建构起来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投射到小说人物的身上? 由于他们成长于“文革”时期,他们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被打上了“文革”的烙印?他们小说中的少儿形象多是孤独?空虚和迷茫的,且大都拥有浓厚的暴力情结;他们笔下的“右派”及“知青”则都拥有很多的缺点,平庸且世俗;他们小说中的很多“父亲”形象,也不再高大神圣,要么懦弱猥琐?要么残暴变态,和子女的关系都很紧张? 不过由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人数众多,其童年经验世界也存在着种种差异,若想更加全面地把握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我们还应分析和考察“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童年经验世界中的地域?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20.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西门庆死后的男主角,他比西门庆经历更丰富,处境更复杂,他一生虽短却三起三伏,从富家子弟到寄居的女婿,从街头乞丐到庙宇的道士,再到死于非命的苟且男宠,他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颇具戏剧性和典型性,是一个时代败家浪子的典型。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前代文学作品的给养,借助对"三言""二拍"中故事的探源,我们能够发掘陈经济形象的来源,对陈经济的形象形成更加全面、科学的认识。而在晚明反传统思潮的影响下,以陈经济为代表的荒唐浪子带有特殊的文化含义,他们都成为"无父"者,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被造设得奇特丰富,用以满足文人的"尚奇"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