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25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正>档案作为人类文明和历史传承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洪荒时代到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从仓颉造字到新的网络用语的出现等等,档案对人类文明的促进和发展作用无处不在。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地——校园,重视档案管理,强化档案意识就显得  相似文献   
22.
宗平 《老友》2010,(10):4-5
上海世博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国际盛事,而且强烈地打上了"中国特色"的印迹。它以世博史上罕见的激情引发了世界对中国举办这场人类文明成果盛会的热切赞誉,推动世界各国相互交流与借鉴,同时吸引人类社会对最先进科技成果的关注,启迪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3.
青舟 《城市观察》2014,34(6):1-1
正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丝路文明。虽然早期的丝路文明是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缓慢发展,但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和商品交换的出现,就开始有了文明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比较和相互借鉴。特别是当历史之船驶入"世界历史"的广阔海洋后,丝路文明的交流互鉴也就成为了一种常态,丝路文明正是在交流互鉴中才被注入生机、赋予活力、丰富多样、精彩纷呈。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24.
导言:现代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这一基础上也形成了很多新兴的研究领域和新思潮。然而,无论是支持也好,反对也罢,人类文明的走向都必须建立在对于现代性这样一个既成事实的反思之上。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性的科技、现代性的制度,乃至现代性的理念在带给人类巨大的文明进步之时,已然产生了其本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因而需要我们以超越现代性的方式做出思考和回应。这不仅会使哲学、文化发生深刻的变革,甚至也可能使  相似文献   
25.
陈颖 《南方论刊》2009,(11):97-98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凸显。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性的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形成的传统工业化危机日益严重,同时,一场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也在全球范围兴起。这引发国内外许多学者积极探索工业危机和新产业革命问题,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发展理论。韩民青在世纪之初的这10多年来也积极投身  相似文献   
27.
奥林匹克与人类文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交流、融合、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奥林匹克以体育运动作为基本的中介形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多元性,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各种自然和人为的藩篱,促进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和发展。这种独特的引力和张力,是它作用于人类文明的最大特点和优点之一。正因为如此,任何主办奥运会的国家,都不能不充分利用这个机遇,加强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扩大本国文明的国际影响。准备和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必须高度重视“人类文明”这个主题词,把文化交流和推介的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28.
中华文明走向复兴必须经由现代化实践,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开创了蕴含人类文明发展新可能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独特的文明逻辑创造出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这一文明形态因其道义性、自主性和包容性而与人类文明价值追求高度契合。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还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延展中建构完善,依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将缘起于中国、关联于世界的现代文明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29.
知识与智慧:现代文明中的二律背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是关于具体事物的认识 ,关乎工具合理性 ,智慧则是人对世界和人生博大圆融的理解 ,关乎价值合理性。今日种种全球性危机 ,反映出现代人知识有余而智慧不足 ,重经济、科技而轻视人文、信仰 ,重工具理性而轻视价值理性 ,重智巧、谋略而不重德性、品格……这种种二元对立使现代人虽有强大力量却不能正确运用 ,使人类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现代文明急需拥有与强大知识相当的高超智慧 ,它们是确保人类文明安然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0.
《中文信息》2007,(8):4-75
从远古到今天。森林一直是地球的保护伞,它像一位静默无私的老人.毫无怨尤地以自己的果食供养人类.以自己的身躯庇护人类。当身居都市的人们为噪音.废气.紧张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的时候.森林便成为人们一个可望而又可及的绿色之梦。而森林公园便是圆此梦想的绝佳之地。尤其是森林浴包含了人们在生机盎然的森林中进行适合自己的各种活动;如漫步.野营、游览.娱乐等.直接接受绿色植物所散发的各种芳香物质和杀菌素以及大量的负离子.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舒松肌肤,清洁肺腑.其情景就如“冰浴”一般。这个是何等’眍意的事。睛。不仅仅如此.森林旅游对于热爱大自然的人们来说是对优美的森林生态环境的享受.是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对山林野趣的寻觅。近些年来.国内针对人们的需求.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建立了上千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完全顺应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也迎合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森林公园旅游完全具有放松,猎奇.求知.求新,健身.陶冶情操和激发艺术灵感的多种功能.具有较强的自然性.真实性.科普性和参与性.是天然胜景和人类活动最佳的结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