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7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616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219篇
人才学   129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1957篇
理论方法论   367篇
综合类   3229篇
社会学   814篇
统计学   12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923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贸易与环境已经成为决定WTO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从国际法角度出发,世界各国都应通过缔结全球性和综合性的国际条约、建立争端解决机制来实现贸易与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2.
王经志 《金陵瞭望》2005,(17):53-54
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抓住了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于乡镇党员而言,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坚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突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践行党的先进性,努力实现强镇富民壮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3.
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溶城市与生态环境规划、改造、保护和恢复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历史很短,但却发展迅速,为推动我国社会的文明化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凸现了一些内涵定位和外延的科学性与现实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关系到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使用的最优统筹化。  相似文献   
10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本文首先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和评析,然后对我国生态伦理学的传统资源、研究现状、争论以及主要观点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从旅游伦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海南南湾猴岛旅游开发的现状。通过对当前旅游伦理学研究成果的阐述,结合南湾猴岛旅游开发实际,分析猴岛上的旅游开发与猴岛环境保护、人群与猴群、“人权”与“猴权”、猴岛原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建立猴岛的生态旅游伦理体系,从而发展真正意义上猴岛生态旅游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6.
何志鹏在《安徽大学法律评论》第5卷第1期撰文认为,从历史上看,主权是习惯形成的,而不是社会契约造就的,人们既没有在实际上也没有在情感上接受过任何有关社会组成的契约。所以,人的同意和权利并不是主权产生的原因。国家是在人的群体——部落、部落联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人类并没有费心形成这样一个体制而建造什么契约,也没有为是不是要参与到这个体系中来而三思后行。人类既没有在历史上也没有在心理上经历过社会契约的阶段。主权是一种在名义上归属于集体的权利和权力的结合体。主权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主权来自于人类自始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形式的制度递增,以及对于权威的依赖,对于现有生活框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7.
秦利军 《社科纵横》2006,21(12):127-128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促使人们反思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文化方面,西方社会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曾经在人类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它们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未来的出路只能是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东方社会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值得人们探讨。  相似文献   
108.
张莉华 《金陵瞭望》2006,(10):34-35
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巨大的文化生产力.比过去一切社会所创造的全部文化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存在方式.它正以其独有的生命形态和创造力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的文化面貌、生态结构和生存方式。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举足轻重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日益深刻地介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09.
人类至少已经存在10万年了。但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上看,人类还是个年轻的“种族”。当三到四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迅速扩张时,与人类非常接近的“种族”尼安德特人灭绝了。  相似文献   
1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何谓和谐?顾名思义,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从一般意义上解释,指的是配合适当、感情融洽、气氛良好。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和谐是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必须符合逻辑或规律。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发展必须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维护人类的利益,又维护自然界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努力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人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